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永徽八年(6/6)

zhèng fǔ要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接受各界的监督,外部监督的威力和效率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权力是双刃剑,世人所追逐的也不过就是权利二字,权利用得好可以为百姓办好事,用得不好,则误民误事,甚至滋生**。要想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就要给权力戴上紧箍咒,权力运行领域都要有制度有规范,让权力只能用来为公,而不能谋私。

这才是杜睿想要的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他内心所期盼的,他希望大唐能够万世永昌,永远的存在下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用另一种权利,来制衡权利。

华夏历朝历代的君主,无不是将权利看得极重,汉代尚且实行丞相负责制度,相权与君权之间在艰难的寻找一个平衡点,但是越到后来,权利就越是集中,一直延续到明代的时候,才出现了内阁制度。

当然这个内阁制度,完全是明成祖想要将权利集中在他一人之上,废除了丞相之后,繁衍出来的一个完全违背了他意愿的产物。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明成祖掌控之下,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143700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帝国每一个角落。

后来,明宣宗时期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部校对下发。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中国式的内阁诞生,虽然将权利变得更为集中,然而却也让天下的各个阶层都拥有了监管朝政的权利,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

但是如果让杜睿选择的话,他不会选择这种中国式的内阁,他会选择一种更加完善的制度一一三权分立!

所谓的三权分立是西方国家的政治纲领,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zhèng fǔ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分权的目的在于避免dú cái者的产生。就像当今的华夏大地,皇帝以至地方官员均集立法、执法、司法三大权于一身,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三权分立则是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诞生。

在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政体当中,也分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议会制,很显然所谓的总统制,肯定不适合大唐,那么也就只有英国的议会制度可以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