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初三(2/4)

安抚使只负责维持地方正常运转,替朝廷理百姓,不再负责军务。而转运、提刑二职及其从吏,皆不得涉地方日常政务。转运使负责地方税收钱粮,归属之下。提刑负责地方诉讼复,归属刑之下。提举撤消。另外,参照左相陆秀夫的建议,在各路增加学政一人,负责替天教化百姓,使百姓明礼仪,知约法。并且在灾年有赈济地方的权力。

在县这个级别的官位上,帝昺下令,将县丞与县尉合并为县尉,由其负责地方治安。将主簿职责归属于转运使之下,负责地方税务。在县尉、主簿之外,增设立督学一人,归上级学政理。将区长、里正归为朝廷正式官员序列,其任命由地方百姓推举而生。其他不如的小吏,则由县令自行任命,每县不得超过十五人。这些小吏,亦不得涉区长、里正分内事务。

“老狐狸,你也难逃被裁撤的命运!”叶旭心里恨恨地骂,殃殃归班。一冗员们议论纷纷,失去了有分量的带人,他们反对声音再大,也阻碍不了赵时俊提的建议被通过。想想到了任上,还要推广新法,很多人都觉得地方官职索然无味。

“此乃朝堂,叶大人若无应对之策,请勿说这等无凭无据之言!”陆秀夫不悦地斥责。叶旭语,无奈地将转向陈宜中,却发现陈宜中又开始在朝堂上打瞌睡,不肯带再发一言。

这一下,地方上的散职又少了三分之一。僧多粥少,冗官们睛更红,恨不得将赵时俊从家中拖来撕碎掉,免得他再烧第三把火。无奈赵时俊生来胆大,很快提第三条建议,各府、县主官,有在地方上推行《临时约法》,帮助百姓选举区长、里正的职责。到任后半年之内,区长、里正选举没有举行,或不经选举指派区长、里正,以失职论

行朝官员忍无可忍,起来指责赵时俊蓄意扰民。本来大伙在制定《临时约法》时,就好了有法不依的打算。官员们的如意算盘是,利用约法规定县以上官员需经科举的漏,将县、州、府各级职位抓在手中,然后消极怠工,让区(乡)、里一级的小官产生办法照旧,把选举制消灭于无形。昔日王安石变法,大宋官员们就是用这办法阻击新法推广的。而王安石失势后,旧党重提旧法,被发到地方的革新派官员也是用同一手段行对抗。有法不依,是大宋官场惯例。而赵时俊的建议,显然让众人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

“大家集请辞,宁愿回家,亦不去地方官,看文丞相怎么办?”情急之下,不知是谁了个嗖主意。这个主意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不喝不能,你文天祥不是想揽权么,如今圣上年幼,太后弱,咱撼你不动,回家赋闲总成吧?抱着这,一些面临裁撤命运的冗官纷纷递上辞呈,以此,向朝廷施压。

“制定约法,就是为了整合各方力量,让大伙莫把力气在内斗上!”文天祥在福州得知行朝官员纷纷请辞的消息,摇笑了笑,派人用快给幼帝赵昺送去了大都督府的决议。

“约法不过是相文天祥揽天下大权于自己之手的工,如今,他如愿揽权在手,自然不会给我等好脸看!”御史大夫叶旭红着脸在朝堂上咆哮

宋祥兴三年冬十一月,文天祥举荐庶人杜规为尚书兼海关总长,总领大宋财政及海关事务,举荐萧资为工尚书兼科学院长,总领军械制造、科学研究和殿城防、河修整诸事。请左相陆秀夫兼领刑尚书差遣,总领修订大宋律法、监督诉讼诸事。请前右相陈宜中领礼尚书、外事大臣差遣,总对占城、麻夷、渤泥等海国通好诸事。举荐帝师邓光荐兼职广南东路安抚使,主地方民政。举荐原尚书王世泰任广南西路安抚使。举荐闽乡侯苏醒为求节度使,总领求军

众人争吵不止,就在这个时候,左相陆秀夫再次站了来,呼吁官员们尊重约法。既然大伙在约法大会上立誓,要以生命捍卫约法,就不要于私心而试图曲解它。否则,要此约法何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