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后面跟着数名宦官,最后才是正式的朝廷官员。
官员也不能乱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走在最前面的,是有爵位在身的公侯驸马伯,其次是五府的武将和六部的官员,再其次是九卿官员,最后垫底的是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包括左右春坊,詹事府,以及各司经局官员,不如仪者,从监察御史及鸿驴寺纠劾。
萧凡是锦衣卫官员,本无资格上殿,朝班之中也没他的个置,但朱元璋特别点名,萧凡只好耷拉着脑袋走在所有官员的最后。
原本李景隆也应该陪他走在最后的,可李景隆投了个好胎,有个死了的曹国公老爹,他袭爵继承了国公之位,所以他竟有资格走在所有朝臣的最前面。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该扔。
萧凡小心翼翼跟着群臣的队伍往前走着,从皇城门,到承天门,再到午门,沿路都悬挂着诫百官的大红色木牌,皇城门前牌书二“大小官员面欺者斩”午门牌书:“官员人等说谎者斩”
萧凡一路看得既觉有趣,又觉好笑,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语口号了吧?
进了内宫城,当先一座气势恢弘的大殿矗立在萧凡眼前。
奉天殿,百官朝贺皇帝小举行正式朝会,参奏政事的大殿,也就是俗称的金鉴殿。
殿外四面出檐,渗金圆顶。殿顶上还缀有一颗硕大的金球,一派金碧辉煌,富丽宏伟之相,宫灯巨烛将大殿照得明亮如昼。
这时群臣已经站在了奉天殿外,不过他们并没有进殿,而是仍按品阶和职司排成班,然后不言不语,神色肃穆恭谨的站在殿外的御道上,等候皇帝临朝。
萧凡”仍旧很低调的站在群臣的最末尾。
很快,鼓乐声起,奉天殿后的华盖殿走出两列仪仗,皇帝御门,锦衣力士张五伞盖、四团扇,联翩自东西升立座后左右;内使二人,一执伞盖,立座上,一执武备,杂二扇,立座后正中。
皇帝先入殿,安座后,再鸣鞭,鸿驴寺官员唱群臣之名入班左右两班齐进御道,再排班。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头礼,是为“大班”公侯、驸马、伯自成一班勋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群臣行礼毕,鸿驴寺官对御座宣念谢恩、见辞员数,这些人已于日前在寺具本报名,此时在庭下或午门外遥行五拜三叩头礼。
一直到现在,上朝时面圣的礼仪这才算做完了,接下来鸿驴寺官员高唱各官有事进奏,正式的早朝便开始了。
萧凡初次临朝,站在最后跟着群臣有样学样,战战兢炮的倒也不曾出砒漏。
朱元樟坐南面北,神态威严。他穿着正式的皇帝朝服,头戴翼龙冠,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看着群臣向他叩拜,尽管年已老迈,可他仍挺直着腰板,像一咋。为了信仰而战斗了终身的老兵,坚毅不屈的做着每一件他应该做的事。
朱允坟坐在龙椅的下方小身子微微倾斜,自被册封皇太孙后,他必须跟着朱元璋一起临朝,用心体会学习处理朝政。
待到所有的程序做完,萧凡这才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发现
上朝,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哪怕一个动作做错了,或者不小心咳嗽一声,都会有监察御史跳出来参劾,而朱元璋又是个不怎么随和的人,朝仪上出了砒漏的大臣,轻则廷杖,重则问罪甚至杀头,萧凡觉得有些害怕,朱元璋嗜杀的威名远播四方,前世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况且这是大朝会,跟以往朱元樟私下召见不一样,朝会以礼仪为大,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萧凡若出了错,朱元樟就算想袒护都没办法。
不过,牵好所有的程序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好好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的等朝会开完,再低调的跟着大臣们退出皇宫,今日的上朝就算是功德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