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七十章君臣定策xia(2/3)

“其次便是针对藩王了,我认为,削藩不可妄动,要么不声张,静无声息,朝廷可以各方式对藩王行赏赐笼络,并暗示各藩王朝廷国策不变,诸王各守藩镇,朝廷绝不涉半分,以慢诸王之心,一旦朝廷好了准备,天时地利人和皆备,那时派一得力大将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扑向北平府,以雷霆万钧之势直燕王府,擒贼擒王,燕王朝廷之手,北平削藩可以算成功了。”

“对呀。”

萧凡奇:“先帝驾崩之前,燕王不是已经派了他的三个儿京,现在已快到京师了吗?”

萧凡看着朱允炆时青时白,不断变幻的稚脸,叹息:“陛下,你已是大明皇帝,在上,统治众生,对天下人来说,你就是神明,你的一个想法,一个举动,一圣旨,它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说话行事当须小心谨慎才是啊怎可如此轻率的人云亦云?黄澄是你的老师,他说的话就一定正确吗?削了那么多小藩,天下必然已闹得沸沸扬扬,连路边的叫都知朝廷要什么了,他明明已将‘削藩’二字挂在了脸上,居然还掩耳盗铃的安抚大藩,以为别人什么都不知,你觉得你的皇叔都蠢到这般地步了?书生办事,真是不知所谓”

“削藩是一定要削的但不能如黄澄所说的那样,他那简直是胡闹拿国家大事开玩笑”萧凡语气定的

良久,朱允炆抬起直视萧凡,目光沉静,甚至隐隐泛几分睿智的光芒,不喜不怒,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那不就得了,他那三个儿了京,还由得他们吗?”

话没说完,朱允炆便摇了摇:“这条先放着吧,我会记在心里,择机而行便是。你继续说…”

朱允炆张大

萧凡心中油然而升一欣喜,这才是他希望看到的朱允炆,这才是大明第二代君王该有的样,若创一个堪比唐宋的建文盛世,皇帝应该有超凡的冷静和智慧,还应该有一个懂得明辨是非,善于选择正确意见的脑。

下那个时候是亲自上阵杀敌,还是把黄澄挡在前面当盾?”

朱允炆想了想,苦笑:“想法是好,可这是抑文而兴武,黄先生他们必然…”

萧凡一喜,急忙:“的措施是,首先,朝廷兵不必调动,更不可动小藩,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朝廷军中的军事人才问题,只有培养一大批军事素质优秀,对大明皇室忠心的中下级军官,将他们分散投到朝廷各千所,才能保证朝廷军队的战斗力,以及对我大明的彻底效忠,征战之时如臂指使,如此方可战无不胜,不论解决任何事情,提升自的实力都是最重要的。”

萧凡看着朱允炆,定地:“所以,若削藩,必先削燕宁二王,二王若削,削藩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大半了。如此削藩,方可保大明社稷不动摇,皇权正统于建文一脉代代相传”

“是的,陛下,这是国之本。朝廷,藩王则弱,北元则弱,藩外万皆弱,此消彼长,方可令我大明威震天下,号令宇内。”

“萧侍读,你说的话,比黄先生的有理…关于削藩一事,你可有条程?”朱允炆语气平淡,显然萧凡的意见他是认真思考过后才谨慎认同的。

朱允炆嘴蠕动了一下,忍不住:“萧侍读,你别忘了,燕王还有三个儿,拿住了燕王,他那三个儿睁睁看着他们的父亲被拿京师吗?”

朱允炆闻言沉默半晌,他的眉皱得的,仿佛在思考萧凡这番话的可行,稚的俊脸此刻一片成熟凝重的彩,这个时候的朱允炆,看起来才像是一个真正手握至权,决定天下兴衰的皇帝。

“我与黄澄的看法恰恰相反。朝廷首先要调集优势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实力大的大藩拿下大藩拿下了,剩下的那些小藩实力弱小,必然愈发惶恐不安,朝廷占尽了名分大义,还有大胜之兵威,小藩谁还敢轻捋其锋芒?燕王和宁王一除,我敢保证,余者会自动自觉的向朝廷上表,自己请求削去王爵,回京终老,就算那些小藩敢反抗,可他们的实力太弱,终不是朝廷王师的对手,朝廷一战便可定乾坤”

萧凡也叹了气,受人掣肘的滋味,实在很不好受。

朱允炆浑打了个冷战,忽然抬起,目光充满了求助:“萧侍读,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萧侍读有何看法?”

朱允炆听得浑冷汗潸潸,他面苍白,情不自禁的一个激灵,萧凡的一番话仿佛将他那天真的削藩策略彻底打击得无完肤,这一刻他才发现,原来自以为完的削藩之策,实则漏连连,甚至连基本的方向都是大错特错。

若真听信了黄澄的话,依言而行,萧凡所说的后果很有可能会变成真实…

朱允炆若有所思:“这就是你曾跟我说过的改革军制吧?兴军备,开武举,办军校,这是你的初衷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