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六十五章海上丝绸之路(2/2)

“值当了甚?为国纳税,庶民当如此。”乡书手邹珍笑的人看着胥吏们清库房。

伟大的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就要来临了!

他乐呵呵的看着库房里已经码好的布匹和粮茶叶,拱手:“某这次领了邹家庄的差使,便知是极好完成的,果不其然,俺们人还未到,你们庄里已经把税给收好了。”

邹晨这时,正在理事院中自己的办公室听公孙璐介绍在京城中的事情。

“在泉州设立商会的分会,然后将棉布销售到海外?”邹晨脑里苦苦思考泉州的位置,若是这时有一份国家地图就好了。她只知泉州是将来南宋的海上贸易发源地,和广州、明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外贸港。北宋的时候,虽是注重海上的贸易却不如南宋那般的信赖,南宋时,由于丢失了中原腹地,丝绸之路被断绝,所以只能另辟蹊径,开始了伟大的海上丝绸之路,南宋的经济税收有一大半是来源于海上的贸易,市舶司功不可没。

随着棉布大量的市场上现,价格已经现了开始走低的趋势。所以商会的成员对此非常的张,希望能够找到其他的办法以阻止棉布的降价,甚至为此他们开始要求各个棉织厂降低产量,可是哪怕如此棉布的价格还是落了下来。

郑大班竖起了大拇指,哈哈大笑。

早上送过去,到晚上才接回来,中午一顿饭。结果这个提议一通过,凡是家里有孩的都要求往幼稚园里送。大家也都不是蠢人,送到了幼稚园之后自己就能腾工夫去其他的事情,哪怕就是编个席还能挣十几文呢。而且一顿饭,有免费饭可吃这上哪寻去啊?

于是邹家庄的老人羡慕的说,这些年轻人把老几辈没享过的福都给享了。

“会长和副会长每家五千贯,理事两千贯,会员随意,在泉州设立海上贸易中心,用以购买数艘大型的海船。然后将我们商会所有成员的品装上大船远销到大、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等国,…”

“海上贸易多有危难,沉船失事乃是常有的事情,若是商会里买了海船,必须要挑那板木、人工、材料最好的船,以免得会员们血本无归。”邹晨说完了这句话,公孙璐急忙称是。

“市舶司那里关系疏通好了吗?”邹晨随问了问。市舶司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关系疏通不好,哪怕就是取得了航海资格,到最后也会被市舶司盘剥的血本无归。

公孙璐听到文相的名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束手答:“文相未曾见我,只是派了家来传话,说是只要照章纳税,不惹事生非既可。”

真是未曾想到商会的成员们居然光如此长远,一百多年前便看中了泉州的重要

“一艘海船的价格并不便宜吧?”邹晨好奇的问

此次来收税的乃是姓郑,在家中排行老大,因在知州府领了一个班的职位,所以人称郑大班,和仇九关系较好。

最主要的是这是免费的,邹家庄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这个福利,费用是由几个作坊的,说是为了解决工人们的后顾之忧。

“那文相的意思如何?”邹晨又问

乡书手邹珍是邹正文的父亲,和原里正邹玮是亲堂兄弟,同邹老爷邹瑞乃是不五服的堂兄弟,是以在邹家庄颇有威信。

“是的!”公孙璐坐在邹晨对面,旁边是大郎和三郎,公孙季坐在一旁低垂着双目却不说话。

“若是普通运粮双桅多浆海船,每艘等价约为五百余贯,载重较少,只合适于往来扶桑。若是平底海船约得八百贯左右,若是想打造载重一万石的多车多浆海船,造价约为一万贯每艘。…”公孙璐倒背如,款款而谈,将市面上所有的海船价格一一来。

人们有了钱,还会在乎那些税收吗?所以那些胥吏们来时,庄民们便难得的了笑脸相迎,的就跟一家似的。

所以经过商会的多次讨论,决定开辟新的商路,将棉布销售到海外来挽回降价带来的损失。

公孙璐笑了笑“商会中的韩副会长负责此事!”

这一次的税收,早就是到了乡书手的家中,他给封存到了族里的仓库中,单等着胥吏们来拉。

。。。

“韩副会长?韩琦的庶?”邹晨想了一下,恍然大悟,若是韩琦的庶那岂有打不通市舶司关系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