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七十章遇苏辙(2/2)

次日,陈琦去提举官告院那里纳了二十贯的官告绫纸钱,又替邹晨纳了十贯的封赠绫纸钱,便等着回家听诏。

领着他参观的人便微微一笑,想当初自己站在这个位置上也是恨不得如同饿虎扑将藏书阁的书全都看上一遍。

气的赵顼皇帝大骂,难自己的殿试居然就比不上学士院的小小院试吗?皇帝尊严何在?可是骂过之后也无可奈何,只能的看着学士院独树一炽。

仅仅那一句“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天,则周公其人也。”便改变了陈琦的一生,让他一跃从小小的探郎变成了学士院中的候补学士。

。。。

诏下之后,陈家鸣谢鞭炮,将陈府两个字挂起。从此,学士街又多了一个小学士。

文彥博虽然没有明着推荐过陈琦,让陈琦直接参加了学士院的院试,然而在考试前却是极其准的把脉了欧修的脉动,将这个参知政事的小心思摸了个一清二楚。

后人评论说,不学士院,你就是有状元之名亦无状元之材,到地方外任时都不敢说自己乃是当朝状元郎。而以探学士院则是成了众位探郎最终的心愿。

苏辙哈哈一笑,双手将他扶起“陈侍书以士之登学士院,乃我国朝第一人也,要说仰慕也是吾等仰慕才是。”

他也引发了一个不好的风,从此之后凡是三甲,都不愿地方为官,要等着学士院开试,过了学士院的考试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定了三甲,这个就叫科。十几年后,有一个当朝状元郎,因为时文策论失败没有学士院的,羞愧之下河自尽。

就这样,四月十日,陈琦正式的了皇城成了学士院的一名翰林侍书。学士院占地算是不小的,里办公人员却是不太多,这主要是和仁宗晚年不怎么重视学士院有关。然而,学士院却有无数藏书,专门用于藏书的阁楼就达百间以上,而且全是两层建筑。陈琦了学士院大门,往玉堂东西两阁一站,放望去,全是低低的藏书阁楼,顿时觉得有些迈不动步,想冲藏书阁楼中永远也不来。

“哎呀,”陈琦一脸仰慕之揖下“在下有不识金镶玉,竟未识得小苏当面,惭愧惭愧。君与大苏同中士科,又同中制举科,在仕林中传为佳话。在下早就想结识,只是你奏乞养亲不敢前去打扰,没想到今日我的引路人竟是小苏君。”说完之后又揖了一礼。

,陈琦是铁定会学士院,今天不递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果不其然,四月六日,两府下了白纸相公诏,陈琦因文理俱佳,堪任馆职,授侍书、直史馆,领六品服,其妻邹氏晨同封赠六品令人。

“陈侍书,在下姓苏名辙,字由,忝为编修!”苏辙主动介绍

侍书这个职位就是一个掌文书的闲职,说白了在学士院里就是服侍人的工作。然而直史馆却是一个差,这个是史馆中修撰史书的差事,可以利用职务之便浏览历朝历代的史书和书籍,同时这个职位还可以参加到史书编撰中,最是合适象陈琦这学士院的人。而且也暗合了陈琦的心愿,他希望在学士院中多学习几年,为将来的仕打好基础。

须臾几日过去,到了放榜的时候,陈琦由于文理俱,在此次考试的二百多人中脱颖而,给了第一等的好成绩,成为了此批院试中唯一一名学士院的人。同时,他也开了国朝的先例,成了第一个以探郎之学士院,又取得第一等好成绩的人。

得知陈琦果然了学士院,前来贺喜之人络绎不绝,这其中一大半都是学士院的各个老前辈,亲来提携后辈,以示他们对陈琦文章的看重,同时也显示了学士们宽广的怀。

两人又契阔了一番,陈琦便问起了自己的差事,听苏辙仔细的说起才明白原来他的工作就是修的下手,在东阁之中帮着他整理公文、书敕、号令,是非常小的小职位。

丁贤之将这个职位中的利害关系给陈琦和邹晨解释了一番,邹晨立刻上了文彥博这个老,真是太微了。

不能不说这个职位颇费了文彥博一番脑,既不能给的太,也不能给的太低,既要考虑到陈琦第一等的好成绩,又要兼顾到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探郎没有什么地方官的经历。还得让人知,我文彥博没有因为他和我有姻亲对他多加照顾。

所以,刘成站在门前拱手作揖收贴收的手;陈琦和丁贤之坐在书房里谈阔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锦墨居里,邹晨喜气盈盈的抱着晶晶逗笑。

这样也避免了陈琦到学士院,会因为职位太而受到别人的排挤。不得不说,朝中有人好办事的理,不论是哪朝哪代都是通用的。

“欧学士东阁中,共有六位主事…”苏辙好心的提醒,旋即一脸笑容“走,我带小陈去典簿厅中先领了自己的官印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