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一十章广利门别韩琦(3/3)

做紫薇郎呢?

他在邹晨的面前,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曾数次说过最大的目标,便是做相公。

邹晨说过一句玩笑话“不想做将军的士兵,绝不是好士兵;不想做相公的官员,绝不是好官员。”

所以,他也一直将自己人生的目标定为了首相。

正胡思乱想着,看到了文彥博的官轿已到了中书省,连忙肃容正冠,站在了门旁。

文季恩陪着相公刚刚送别了韩琦,到了中书省却看到陈琦,便友好的点了下头,低声向轿内禀报。

“让他到都知堂中见我。”文彥博疲惫的声音传来,似乎满是心事。

半个时辰后,陈琦见到了洗过脸后神采奕奕的文彥博。

将几份公文和奏折奉到了文彥博的书案上,他便垂下袖子站在一旁,静等着文彥博观看。

文彥博戴着玳瑁眼睛,微眯着眼,将陈琦送来的几份公文优先看完,眉头紧紧的锁在一起。

“这几年中,江南的裁军搞得极是不错,你因何却对江东路的裁军没有多大的信心?”放下玳瑁眼睛后,揉了揉压的有些生疼的鼻梁。这些做匠人的也不知道改进改进花镜的技术,都快把鼻梁压断了。

“某是这么想的…”陈琦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江南这些年虽然搞的不错,可是都是基于美洲强大的支持下,如果那里出了任何一点问题,都将给本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是这些年,美洲的金矿已经挖得差不多了,现在也就是棉花和甘蔗的种植,才能带来收入。我怕江东路再搞裁军时,财力跟不上。”

文彥博是知道江南搞裁军花了多少钱,看着遣散费和安置费没有多少,可是在州县为那些退伍的老兵们寻找土地,又为了保证他们他们的衣食住行,暗地里做了不少的工作。这些,才是花费最大的。

比如一个老兵退伍归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种地,可是老兵们打惯了仗,做惯了兵油子,早忘了是怎么耕种的了,安置处的人便负责替他们在本乡找积年的老农或者大农会的技术员们指导老兵们种田,一次指导就需要五贯到二十贯。不要小看这些,也许一个老兵花不了多少钱,可是一个县里回去一万多老兵,花费就是巨大的了。

这几年,为了裁军,一千多万缗就如同掉进了水里,没有激起一点狼花。

唯一可喜的是,这些老兵们回了乡之后,各个安心务农,没有几个再去搞造反的。正是由于朝廷拿出了如此大的力度,那些即将被裁掉的老兵才没有一个人去闹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