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四三章尴尬(1/3)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四三章尴尬

第二四三章尴尬

李治琢磨兵制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不guan是与李世民,还是与手下谋臣,都讨论过不知多少次。其间zuochu的记录,和不断改善的计划,更是摆满了整个书案。可是房玄龄这一封洋洋洒洒万余字的奏疏,却是比他这几年的努力所得,内容更为详尽,所用手段更为平和,最终的预期结果也更符合帝国的既得利益和未来发展…

李治有些失神地看着手中的奏疏,心中不停地泛起一个怀疑,为一个长孙无忌而失去了房玄龄,值得吗?但是这份怀疑却很快便被他压了下去,而他也终于明白了李世民当初对他zuochu那番jiao待的本意——即使看来脾xing温和,可是房玄龄依旧不是他可以驾驭的能臣

想通此节这后,李治忍不住摇tou苦笑,在那些贞观旧臣的心目之中,他永远只是李世民的儿子,他们对他的支持也仅仅是来源于此。他们对他的认可,仅仅是因为他是李世民所认定的人,他们对他的忠诚也仅限于“不背叛”,而他们的忠心对象永远都只是那个带着他们一起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其实李治心中很清楚,如果吴王李恪的母亲不是前朝的公主,如果他的shenti里没有liu着一半属于前朝皇族的血ye,那么即使李恪不是嫡chu,但是只凭借着诸皇子中唯他品xing最似李世民这一点,贞观旧臣之中怕是便有一多半都会力ting于他,那么如今坐在这皇位之上的人会是谁,就真是不好说了…

在李治上位的过程中,一众贞观旧臣除了拥趸于他的,便是保持中立的,当然,这保持中立不发表意见的人仍是占了多数。他们对他,没有认同,只是不曾反对…

要说李治心中没憋着口气,那绝对是假话,可是那些一路跟着李世民发家的老臣,又有哪个是好相与的?即便心里不待见他,可是那面儿上却从来也没带chu来,ding多就是该干活儿的时候,chu工不chu力,却又偏偏把事情zuo得严丝合feng,让人想抓个把柄趁机发作一通都找不着机会。

李治一直都很希望能有机会zuochu一些成绩,往大里说,就是想要让大唐更加的兴盛,可是要换成心里话,他更多的却是希望能从那些在他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老臣们那里,得到认同…

从小到大,虽然他一直都有着jian定的信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guan是很早以前的那个英武过人的太子李承乾,还是学识广博的魏王李泰,甚至于后来被李世民亲口称赞“英果类我”的吴王李恪,都让李治心中shen藏了一份不为人知的自卑。他一直都知dao,他既不是最尊贵的皇子,也不是最爱chong爱的皇子,更不是最像李世民的皇子,他最终能够一路走到今天,从来不是因为他是最好的,而只是因为他是最适合的…

所以对于李治而言,房玄龄这封奏疏的存在,象征意义更要大于它的实际意义,他隐隐有些明白,这或许便是房玄龄表达对他的认可的方式。怀着激dang复杂的心情,李治直接揣着这本有着重要意义的奏疏,提前收工,去回恩殿找永宁平复心情去了。

永宁并不意外房玄龄能猜到李治的心思,能写chu这样的奏疏,能将事情考虑的如此全面,而chu1事手法却又平和地让人心悦诚服…反正房玄龄在永宁心目中的智者地位,从来都是没有人可以动摇的,所以她也只是很平静地看了一遍,然后又很平常地夸赞了一番,便再也没有其他表示。

李治颇有zhong一记绝招重拳chu手,却偏偏打在了空chu1的郁闷gan,qiang自忍耐着喝了口茶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才轻抚着奏疏的封面,低声说dao:“我万没想到房相会上这本奏疏…”

这段时间以来,李治每每在永宁面前提起房玄龄,几乎都是用得“岳父”这个称呼,可是今天却心随意到地用上了“房相”这个早已名不符实的旧称,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称呼变化,其中却han义不浅。

永宁也不免微微一愣,只是对于李治那些过于隐秘的心思,她却是并没有去了解过的,此时自然也就无法理解李治复杂的心情,只能凭着gan觉顺着李治的话意往下说dao:“为什么想不到?整个大唐有资格、有能力写得chu这样的奏疏的人,除了我父亲,还能有谁?要我说,你这‘没想到’三个字,可是大有问题哟…”她的遣词用句pei合着带了三分灵动的语气,很轻易地便将这几句话的han义提升了不少。

李治微微一笑,轻叹了一声,说dao:“是啊,我怎么就会‘没想到’呢?”他很自然地便被永宁将思路带偏,开始认真地反省自己心底那份源自于“不敢想”的“没想到”,心中竟隐隐有些自责的情绪悄悄地沸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