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二章余波上(2/2)

“陈先生罢课了!”

“就算现在也还有两万八千贯!”赵文:“但要保证粮库充裕,至少要外购万石粮。现在两浙路上,斗米百二十钱,而一斗麦也要七十钱,像我们这样大批购买,价格肯定还要涨,至少要上一万贯!而剩下的一万八千贯,要支撑到年底收账,本不够!而且船行现在没了营收;郑家偷袭上岛的消息传去后,港也冷清了许多;而…”

“不但没钱,连粮也快没了!”赵文补充

他看了赵琦,接着:“而琉球遭了兵,甘蔗地今年是没指望了,糖坊只能停工;其他杂用作坊的收可以忽略不计;今年下半年,岛上就只剩船坊有收二郎你的说法,今年的收支赤字定了!”

PS:本卷上就要结束了,下一卷起,本书视角就不再局限于东海一地。南洋、台湾、日本、丽、还有女真、契丹,当然,不会漏掉大宋本土,这些地方都会陆续成为主角施展才华的舞台。积累了数年,也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了。诸位兄弟若觉得还看得过去,还望多投几张推荐票,以作为俺写书的动力啊!

“开回易私港?”赵瑜接过公文,只翻看了几页,便放下问:“泉州南面的围澳【注1】,是最大的回易私港,不解决他们,开了港也没人会来。你有什么办法?”

为骨的一千郑家弟,剩下的都是外系的杂兵。装备、训练不要说跟衢山比,就是同郑家的弟兵比起来也差得甚远。而且湄屿岛上现在正在组装四架刚从衢山拆散了运来的石砲,用来防卫敌军登岛,再适合不过。同时赵武还有十艘战船,七百兵,凭这实力,肯定能给那些一门心思想接下郑家营生的白痴们一个惊喜。

“没钱?!”赵瑜累了一天,脑昏昏,一时没反应过来。

赵瑜问:“是湄屿吗?”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地方了。

门,赵文劈:“二郎,我们快没钱了!”

赵琦从旁:“只能开源节!”

赵文应了,看赵瑜有些困顿,便起告辞。走到门边,突然回:“对了,二郎。还有件事。”

赵琦被骂得一缩,呐呐不敢言,赵文从旁解围:“节有些难办,岛上的支都是省之又省,军中兵饷,劳工薪资都没法儿扣减,疍民和海盗的新建屋舍也是一笔支,虽然多用工可以省些人工,但材料费却减不下去。倒是开源,的确有些办法!”

“当然不是!”赵文摇,递上一份公文,说:“俺同船行的一些老帐房商议过了,要想在短期内增加营收,只有在湄屿开回易私港。”

“什么事?”

赵瑜皱眉:“那这些日,你们有没有想过什么对策?”

赵文摇:“不用我们动手。围澳这几年被郑家控制,在郑家的搜刮下已经破败不成样。而现在郑家一倒,剩下的势力必然会大打手,争夺控制权。这么一来,围澳又要上半年。只要湄屿开港的消息传去,那些走私海商必然会蜂拥而至,三月之内,就能有两千到两千五百贯营收,到明年,每月五千贯不成问题。”

五日后。政和三年六月二十八,没有大张旗鼓,北上的船队悄悄的驶船坊港,阔别近月,赵瑜终于回到衢山岛。先去祠堂祭奠了父兄,再把安置疍民的工作待,到了晚间,当赵瑜坐下来气,赵琦陪在他边,兄弟两个聊着天的时候,赵文却来了。

赵瑜考虑了一下:“既然这样,你挑两个人去湄屿,帮武兄弟把理私港的工作担起来。三个月后,我要看到现钱。”

赵瑜用双手拍拍脸,清醒了一下,问:“粮的事我知,连海盗带疍民突然多了几千人,再加上运去湄屿的,粮库的确要见底了。但钱是怎么回事?一个月前不还有三万多贯吗?”

注1:围澳:位泉州港南,对面即是金门。在宋时,是福建最大的走私港。

“废话!”赵瑜心情不好,张:“我问的是对策,说什么空话!”

赵文:“正是湄屿。”

赵瑜一摆手:“学郑家收买路钱的方案,可以不用提。我可不想把海商们都得罪了。日后用到他们的地方很多,不能因一前之利,把他们变成敌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