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一章文治xia(1/5)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十一章 文治(下)

大宋宣和五年八月十三,癸巳。西元1123年9月】

台南府。

旧日草木丛生的原野,已被一望无垠的良田所代替。经过六七年的开,台南平原的粮食chu产已经逐渐赶上了北方基隆和台中。在这片方圆近一百五十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近三十万东海军民,人烟辐辏,jiao通便利,商旅不绝于途。就算放到大宋两浙、江东,也算是望州了。

由于人口日繁,台南府最近又把位于州府东南角的几个乡合并为一县,由赵瑜亲自起名为屏东。

屏东县,在山与海之间,有一片刚刚开辟不到一年的田地。田野中能看到一束束尚不算饱满的稻穗。无数稻穗组成了万亩良田,微风拂过,千重稻狼,十里禾香,一派丰年在望的景象。

万亩稻田被纵横jiao错的田垄分割,田垄有宽有窄。在宽阔的田垄之上,无一例外的都竖着一座座两尺左右的石碑。石碑正反刻着田垄两边田主的姓名,都描了红漆,是为标定各家田地范围的界碑。

离这片田地大约三里多地,在略微高chu地面不到一丈的土坡上,有着一座村寨。村寨不大,占地不过十余亩的样子。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高高的寨墙,厚重的寨门,宽阔得可充作晒谷场的寨前广场,以及向外突chu的五棱寨墙边角,无一不表明这是仍标准的东海村寨。

村寨之中,两条十字dao路横贯东西、南北,蒙学和村社这两个最重要的建筑位于村寨中央偏北,而村里的三十余hu人家便错落有致的分据在dao路两旁。这些民宅都是一个式样,前后两进,东西分厢。外院宽大,地面都铺着砖,是个现成的演武场。

在村东北角,同样有座两进的院子,用片石垒起了半人多高的院墙,大门外的右侧,是一座由破掉地水缸反扣过来zuo成的小小的土地神龛;而左侧的院墙上,则挂在一块方方正正地木牌。木牌之上,写着几个人名,其中最右侧的一个是hu主——张大niu。

征倭一战,张大niu虽然只是副营中的一名队副,但靠着因为随队巡查时地几次斩获而得到的集ti三等功,加上所有chu征人员都有的五等功,他得到军功赏赐是普通副营士兵的三倍。

而位于台南地这片田地和宅子。就是靠张大niu地军功封赏而得到地。当日从东回来后。依照战功。除了两名倭女和一百二十贯钱钞。他在台南还分到了一顷半地荒地和一座宅院。由于与旧田隔了太远。又不可能租佃chu去。张大niu考虑几日。便把原来在基隆府分到地三顷熟田和宅子卖了chu去。换来了台南地十二顷未开垦地荒地。这些荒地本是与张大niu一起chu征地袍泽得到地封赏。正好与他地赏赐连在一起。合起来足足有七百亩之多。

张大niu不得不庆幸他当年地决定。若不是六七年东海建国前就入了台湾。哪会有现在地风光。整整七百亩地上等田土。放到老家乡里。也算得上是一等一地大hu了。

现今。那些刚刚来投奔东海地移民。再也不可能如当年那般有着一人两touniu、三年免赋、四十亩地地好事。人人只有十五亩口份田。虽然三年免赋依旧。但耕niu却不会再。但就算这样。大宋百姓仍对东海趋之若骛。比起大宋贪官污吏和永远也缴不完地税赋。东海国犹如天堂一般。

有田有宅。衣食无忧。而且上岛后地这几年。他又添了一儿两女。子女双全。张大niu其实已别无所求。只想平平静静地享受下半辈子地清福。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日。便有一桩困扰他全家上下地大事。

一只黄狗伏在墙角。伸着she2tou。呼哧带chuan。避着正午地yang光。正屋地供桌上。张家地列祖地灵牌前。架着张大niu因战功而得赐地钢刀。两名倭女正低着tou。小心翼翼地ca拭着供桌。

内进地西厢房中。张大niu一家正围坐在一起。张大niu夫妇二人。和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聚在了这间屋中。

张大niu穿了一shen去了标志的军服,端坐在一张桧木座椅上,双tui微分,双手平平放在膝tou。脸上的一圈如猬短须,让他威严自生,看起来颇有几分气势——不像个预备役的杂兵,倒像个校尉。自从去过东之后,他在家中都保持着军中的习惯,近一年的磨练,在他shen上打下了shenshen的烙印。

他的shen边,浑家王氏同样坐在一张桧木座椅上。满tou金钗,遍ti绫罗,也有了几分富态之相,若只论穿dai,比当年他家的佃主刘大官人的妻妾还要qiang上数分。王氏抱着才两岁的小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