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六章异变上(3/6)

桓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但等到耿南仲建议他巡幸陕西,赵桓又觉得的确先去陕西避避风头更安全些。李纲、耿南仲争执不下,其余地宰臣也分作守、走两派互相攻讦不已。

当时赵桓是左右为难,李、耿两人一个是助他登基的功臣——当初赵意欲南逃,但只准备让赵桓以太子身份监国,是李纲与门下侍郎吴敏出言逼着赵退位内禅——一个则是从龙地东宫旧臣,在赵桓身边服侍了十四年之久,情谊非常。他俩的话,赵桓都能听得入耳。虽然从心里上讲,他还是想逃远点暂避兵锋,但身边的班直护卫家室都在东京,逼着他们妻弃子,全军登时溃散都不是不可能。

不过当完颜宗望围城后,赵桓就不用再苦恼了,反正已经跑不掉了,现在要考虑的,究竟是战还是和的问题。只是李、耿二人争论地焦点,也从守和走变成了战与和。宰辅们有的要战,有的要和,金人围城已有数日,而赵桓的主意依然摇摆不定。

赵桓坐在他父亲的位置上看着殿中,偌大的睿思殿空空落落,当年能入这殿中的文武官员足有数十人,但现在,却连区区十几名宰辅都没到齐。

金人尚未围城的时候,上皇先带了大批的臣僚离开。有他做榜样,很快工部尚书张劝便弃职南逃,卫仲达、何大圭等五十六人也跟着弃职南逃。童贯带着三千胜捷军跑了,殿帅高也带着三千禁军跑了,还有蔡京,他带了一大家子上千人一起向南去找太上皇去了——赵桓私下里真是很服这位四次为相的权奸,这么一大家子,竟能在金人眼皮下顺利南下,蔡京活了八十岁,当真不是白活地。

就在赵桓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太学生陈东领着一帮只知道添乱的书生伏阙上书,劝他诛蔡京、王、梁师成、童贯、李彦、朱六贼以谢天下。赵桓不是不想杀这六贼

皇留给他的臣子们,尽是六贼的门人党羽。他还没。逃了大半,若是点了头了,还能剩下几人?如今赵桓地朝堂上,少了整整近一半官员,剩下的一半也有大半是没来得及跑而不得不留下的,再少人,政府就要垮了。

‘朝中无人啊…’赵桓暗叹着。现在他能借重的,只有如李邦彦这等佞幸之徒,李纲、吴敏,只懂用大道理逼着他做事,不懂为君分忧,而他能信重的东宫旧臣,如耿南仲、唐恪等人,由于资历不够,在李邦彦和李纲等诸宰臣地联合打压下,连说话都轻声了许多。

太宰李邦彦,善调笑谑骂,能踢蹴鞠,经常以街市语为词曲,曾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做尽天下官’,自号李狼子,人称‘狼子宰相’,为世人所不值。但这些年来,王赵楷谋夺太子之位,王、童贯、蔡京等人皆站在王一边,宰臣中惟有李邦彦一人始终不渝的支持赵桓,有护持拥立之功,所以赵桓甫登基,便升李邦彦为太宰,即为相。

只是这位狼子宰相,现在还在为城外金虏突然提出的新的和谈条件,而与李纲辩论着。

…金虏主帅完颜宗望想要东安王赵瑜的亲弟赵琦为质!…

李邦彦玉立殿中,这位银匠的儿子以美风仪著称,他往殿内一站,那身姿便让人赏心悦目。大宋相高声激辩:“…赵瑜远在东海,金虏就在城外,一在天边,一在眼前。还是先把金虏敷衍过去再说。”

赵桓微微颔,他的李太宰说得很有道理,虽然他是想靠东海解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金人与他只隔了东京城的内外两重城墙、三十里地,而赵瑜的兵却在万里之外,地确是该先把金人敷衍过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