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三章帝位xia三(2/5)

唐太宗十八岁劝祖起兵,而王兄劝说父王攻打衢山的时候,却还不到十二岁。东海源自狼岗寨,当初爹爹当家的时候,名气虽大但实际上却是穷困潦倒,但王兄十岁时佐二叔掌财务之后,寨内的生计顿时好了许多以当时狼岗寨的兵力,能攻下衢山多得自于王兄的筹划。至于打下山后,辟盐田、通商路,这同样是王兄的功劳。

赵琦转回,又看向荷池对面的一栋栋亭台楼阁:“东京富丽甲天下是有名的,如此园林,东海恐怕连半座也不定有东京城中至少有百十座。大宋的官儿为了回东京,连杀母的都有,王兄将我送来这里为质,也不算亏待。不过…”

“殿下,为王弟,为国使十数载而不能归乡的情况实在太多,远的有秋战国时国间互相派的质——始皇帝之父嬴异人就是最好的例;近一的,南唐向大宋称臣后,后主李也把自己的弟弟派来当人质过。这实在算不上什么,何况东京城如此富庶,不比

明光摇:“…殿下离国太久,不知国中内情,怕是多有偏见!”

对于郑家、甚至童贯,王兄心里怕是激居多。

现在想想,王兄当时只为个寨就能斗得天翻地覆,现在为了皇位,还能饶了我?!”

赵琦回冷笑:“兄弟,刚才你说我欺你,现在你可是在欺我!王兄对我的忌惮你也清楚,若非如此,我也不会淹留东京十年不得归国,更别说还有太祖、太宗的前车之鉴在,王兄是把我当贼防着!如今当金人将立我为帝的消息传后,在王兄里,我已经是非死不可了。反正既是难逃一死,我当然得求个痛快。”

对于明光的沉默,赵琦不不顾,他现在不是说给后王兄派来的监视者听,倒像是在发:“王兄吝与自家人分权,而且他对外人,也是一样。王兄格外宽内忌,只要有人有可能会威胁到他的权位,就算是可能不到万一,他也不会重用于他。

“…殿下何此言?!”明光愣了半天,方才问了一句。

“…”明光默不语,他不知该如何回答。掺和王家内事,向来是取死之

赵琦一声冷哼:“不要以为我离国十年,对东海内情一窍不知,我边的人都跟家里有联系,从他们那里能听到不少消息…也多亏了有东海新闻,只要有心,里面其实能看许多东西!每一期的东海新闻我都在看,上面也多有刊载军中人事,虽然番号都隐藏了,不过单看

当年昌国之变后,王兄得掌衢山,父亲信无不陆续调往闲职,如今没致仕的都是挂了个中郎将衔安排在清闲位上养老;陈五原是我大哥的亲随,所以王兄就把他投闲置散了三年之久,直到彻底控制了衢山军,方才再次起用他——这还是因为他当年跟着王兄一起突袭昌国县城之故;再有如今的副总参谋长,同知枢密院事的朱聪,看似位权重,但王兄可曾让他领过一次兵?为何?还不是因为他是福建,投靠之前还了赵武一次?!

明光轻轻摇着,他只觉得赵琦对赵瑜偏见太了。但赵琦这么想也不奇,把一个才学胆识皆是众的人才好吃好睡的当猪养着,不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当然让人心生怨怼。不过现在想来,赵瑜不也照样给他加了一个监视赵琦的任务,同胞兄弟互相提防,王家无私情说的就是这个。但现在的情况却不能不劝:

但也是从那时候起,王兄就开始与大哥争权夺利。大哥在军中威望甚,但王兄掌握了寨内生计,却也不弱,两方几乎是斗得你死我活。那样的场面,几乎是唐太宗一家的翻版。若当年大哥没死于郑广的手上,等过几年,说不定也会死在王兄手里。

他用力抓住前的栏杆,手背上的青暴起,压低的声音也变得尖利起来:“我与王兄了几十年的兄弟比你更了解王兄的为人。不是有传言说王兄是太祖皇帝转世吗?其实照我说,二哥有谋略,擅用人,光长远,用兵也是一等一,与其说是像太祖不如说像唐太宗。

辛苦开拓要得多?殿下如此大王,未免太过了

忍下去!”

至于东海立后来投的各方豪杰,更是无一人得掌兵权,北方给陈五副手的,好像有七八个辽、金两国的降将,可有一人能来领军?耶律大石,为契丹王族,又是领三千残兵将十万宋人赶燕京城的名将,王兄却把他放到东瀛去署理民政!

现在在东海军中直接领兵,要么是衢山时的老人,如赵武、陆贾辈,要么就是从军学或是教导队里升上来的,无一能例外!…兄弟,若非你是昌国人,王兄又岂会将你放在职方司京畿房这么重要的位置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