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六章九五中二(2/4)

赵武大笑:“他那时是君皇帝的官儿,不是东海的官。他败、他逃,与东海何。”

在众女赵瑜最看重的是长,而最疼的则是长女。这也是赵瑜聪明的地方,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再都无所谓,但疼小儿,那国家可就不稳了。

在朝堂上大笑,不大不小就是个罪名。殿中的监察御史立刻来奏:“赵武君前失仪,当罚俸一月。”

今天赵瑜领着世伯安两人一起上朝,一屏门,门外便有一个着绿袍的年轻官员跪下叩拜。他是东海的起居郎欧澈。当赵瑜走内殿后,他就会跟在赵瑜边,朝会时则站在大殿一角。随时随地都拿着纸笔记录下赵瑜的日常行动与理的国家大事,这是他为史官的工作。

“平!”赵瑜抬了抬手,今次来甚急,没带着传声的宦官,只能自己说话:“今日上朝,诸卿可有本奏?”

“方今天下大,北虏寇,盗贼蜂起,百姓离。论其缘由,唯在昏君六贼。天下有罪,罪在昏君,昏君有罪,罪在六贼。今梁师成、王黼不知所踪,但蔡氏、朱氏父、童贯、李彦已在江宁。六贼不除,兆民不安,臣请陛下诏诛蔡氏、朱氏父,及童贯、李彦二阉,并推治诸贼家族、门生、党羽,以谢天下,以万民!”

三代以降,历朝历代的朝会制度皆是上承周制,分为大朝、日朝及常朝。大朝是朝堂大典,一年一般也就三五次,如每年正旦大朝会,京中官员齐上朝,往往千人之多,不过大朝会更多的是礼仪范畴,不理政事。而理国家大事的是每隔数日举行的日朝,至于每日理庶务则为常朝。

赵瑜带着世、起居郎从后上殿,群臣早已罗列殿中,待赵瑜坐定。群臣三跪九叩,行礼如仪。

赵瑜一瞪,一拍桌案“够了,安静!”

“说!”赵瑜很清楚朱彦要说什么。

用过膳,便是早朝。

翰林学士李郁也:“蔡京四次为相,残民有术,治国无方;童贯领军背盟伐辽,致使金虏寇;朱勔祸江南,李彦结怨西北。愿陛下诛此四獠,还百姓一个太平!”

赵瑜虽不喜被人一天到晚盯着,但此是几千年来传下的规矩,也是约束帝王的手段,他也只有习惯,

赵武当即大叫:“俺说实话,哪儿失仪了?!”

“陛下,臣有本奏!”吏侍郎朱彦班,他是东海培养来的人才,十分的年轻。

朝会不但举行时间和政务范围上有区别,举行地也是不同。如大宋,大朝在大庆殿,日朝在紫宸殿,而常朝则是在垂拱殿。通常说的早朝,一般指的是日朝。在宋时,为五日一朝。

不过东海立国日短,也没有大修室,所以朝会都是删繁就简,因地制宜。而赵瑜作为开国之君,一向勤政,他的日朝与常朝,其实也没什么差别。都是每天清早起床,梳洗、锻炼、用餐之后,便往正殿走。到了江宁,朝会场所变成江宁府衙,也没有例外。

话刚说完,站在对面的赵武突然:“童贯有罪,先王因其而亡,是该千刀万剐。不过背盟伐辽失败,不过是无能而已,金虏也不是他能引来的。算不得罪名。”

赵瑜发怒,一众皆是胆寒,赵武退了回去,殿中一时鸦雀无声,最后还是翰林学士李郁来导回正

朱彦立刻反驳:“童贯帅师伐辽而不克,未遇金虏而先逃,以军法亦当死!”

起居郎‘御殿则侍立,行幸则从,大朝会则与起居舍人对立于殿下螭首之侧。凡朝廷命令赦宥、礼乐法度、损益因革、赏罚劝惩、群臣对、文武臣除授及祭祀宴享、临幸引见之事,四时气候、四方符瑞、增减、州县废置,皆书以授著作官。’

发胡都白了,连站着都颤颤巍巍的,偏偏就不肯致仕。每日上朝总是哼哼哈哈一番,赵瑜对他也没奈何——赵伯安的地位,就算是以赵瑜开国之君的威望和权势,都不可能在不伤国本的情况下轻易撼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