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一百三十章 报纸的影响力(上)
“啪!”李愔一下子将报纸拍到桌子上,斩钉截铁的说dao:“不行,报纸不是这样办的!”
燕北和李恪满心高兴的请李愔观看他们这段时间的劳动成果,没想到却得到李愔如此一个回答,一时间都有些不满,只见李恪问dao:“六郎,为何报纸不能这样办?”
“三哥,你们写的内容倒是符合要求,但是文章上却有极大的缺陷!”李愔毫不客气的说dao,然后又详细的将第一期报纸上的缺陷讲了chu来。
关于大唐日报第一期的内容,李愔早已经zuochu决定,那就是以余热为消的高句丽灭亡之战为突破口,历数大唐在此战中的得失,另外还对大唐近段时间来的朝政zuochu公正的评论,无论正确与否,都要将自己的观点表达chu来,zuo到直言敢谏,争取在读者的心中树立起一个大胆无畏的形象。
对于李愔的这些要求,燕北、李恪和报社中的众人倒是zuo的不错,大唐风气开放,更没有什么后世的文字狱,读书人私下之间,也会经常讨论朝政的得失,因此这期的报纸中就大胆指chu,在此次对高句丽作战时,因为准备不足,让东北各州负担过重,使得不少州中的百姓怨言四起。另外对于战场上作战不利的将领,也进行了点名批评,可谓是一点面子也不给。
不过内容虽然符合李愔的要求,但却有一点让他十分不满,因为报纸上所有的文章中。全都犯了所有读书人的一个通病,那就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虽然不像后世明清文人那么死扣字yan,但也让李愔看的十分吃力,甚至有相当一bu分文章gen本就看不懂,换句话说,若是没有满腹才学的话。就算买到报纸也得请旁人翻译。
听到李愔指chu报纸上的文章用典太多,使得文章太过晦涩难懂时,燕北和李恪还有些想不通。对视一yan问dao:“六郎,写文章就是这样,若是不用典。如何表现写文章者的文才?”
“三哥,连我都明白六哥的意思了,你们怎么还在钻niu角尖?”还没等李愔开口解释,旁边的李治倒是很臭pi的开口说dao。
呃~,这时李恪和燕北才注意到人小个子矮的李治,李恪来不及想他为何在这里,一脸着急的问dao:“九弟,快说说你六哥到底是何意!”
“很简单!”李治推开李愔,拿起桌面上的报纸说dao“六哥。燕兄,你们看看这上面的文章,能让我看懂的gen本没有几篇,虽说我年纪小,但也读了好几年书了。却还看不懂报纸,那你们又如何保证买报纸的人全都能看懂?”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毕竟燕北和李愔都是第一次办报纸,有些事情难免有些遗漏,他们只顾着让手下的人把文章写的hua团锦簇,却忘了考虑读者的gan受。毕竟报纸主要是一个信息载ti,而不是为了表现个人的文采。
想通了这一点,燕北和李恪立刻改正,将所有文章全都打了回去,要求表达的思想不变,但要将一切晦涩难懂的地方全都改的直白一些,只要能让人看懂就行,不求有太多的文采。虽然这个要求让不少报社的工作人员有些排斥,但是在燕北和李恪的施压下,还是很顺利执行下去了。
正是在李愔的干预下,第一期大唐日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实的文风让读者看起来没有丝毫的障碍,很顺利的将自己的观点传播chu去,从而在整个社会中引起qiang烈的反响,而在第二期的报纸中,李愔又提chu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求报社中的人员在得到新闻后,不要急着下笔,而要找到新闻的亲shen经历者采访。
这点李恪以shen作则,率先找到李永这个高句丽战场的亲shen经历者,以他为第一视角,分成几期向读者介绍了这场伟大的征服之旅,并且不时的穿cha作者的评论,这zhong类似讲故事一般的写法,立刻受到读者的qiang烈huan迎,而且通过李永的亲shen经历,也更能唤起读者shen临其境的gan觉,更加真实的了解战场上的情形。
也正是因为李恪的这篇报dao,不但给他带来极大的声望,也让李永成为不少长安少女崇拜的偶像,甚至有人将他排在李愔之后,称其为大唐第二个狼子回tou的典范。河间王妃这些天为了应付给李永说媒的人,也是忙的要命,不过听李永听,他老娘忙归忙,却每天都是笑的合不拢嘴,顺带着对李愔也不怎么生气了。
李恪与李永的chu名只是报纸带来的附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