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4/5)

典。如今这孩子生于十一月初二,正是阳历的十二月十七日,圣诞节前夕。中国古代有一种哲学思想,叫‘天人合一’。为了顺天应人,遵循易理,不如将他的乳名取《圣经》中的一‘圣’字,叫‘长圣’,你们平时都唤他叫‘小圣’就可以了,这‘圣’字就象征着冥冥之中有耶稣在保佑他。你们觉得怎么样?”

一家人谁敢说一个“不”字?只有七嘴八舌地夸赞紫寅先生的学问大了。

“另外,从八字上看…”紫寅先生再次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孩子天生有一种睿智,学名就叫‘学智’吧。”

小圣…学智的名字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叫起来的。

打那天起,一家人每当呼唤一声‘小圣’时,真像读了一遍《圣经》一样安宁。小圣的名字不仅被喊在口里,而且被记载在《鲍氏家谱》中鲍学智后面的括号里。

谁都不曾想到,仅仅这个奇缘,使得这一老一少成了一对忘年交。

冯紫寅,原名冯清儒,字紫寅,生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他的父亲冯聚才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冯聚才总共生了七个儿子,冯清儒排行老大。在这七个儿子当中,只有老大是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兄弟七人,性情各异,优劣有别:有早期参加革命现已升到副省级高干的;有曾经当过汉奸还乡团终生被人民政府镇压的;有外出经商数十年早已变为外籍华人的;有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至今不知下落的;有在家务农的。等等不一。老太爷早在土改运动中就暴病身亡了。现在冯紫寅光棍一人在村里艰难度日,同时待在村里的还有他的七弟一家数口。

冯紫寅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怎奈老先生生不逢时,延续了几千年的科举考试早在他的学子时代之前就划上了句号。然而八股文的破灭并没有改变他对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的追索意志。幼年扎下的牢固根基使得他终生都留恋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信仰。他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咏得几篇好诗。然而他永远都想不通,他苦苦追求了一辈子的学问到头来却被村里人视为牛鬼蛇神。他本人还因为有一个“疯老头”的绰号而时常被人敬而远之,笑而戏之。

“疯老头”的绰号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他确实“疯”过,而且“疯”的还不轻。这个“疯”字的来历要直接上溯到1958年。那时,国家鼓励发明创造。老先生倒是挺跟形势,他经过几昼夜的冥思苦索,终于有所“发明”他把自己的“发明”成果直接寄往**中央办公厅(他终生都不知道有中科院这个机构)。从此便天天等,夜夜盼,总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笔巨大的财富(用他的话说叫‘奖赏’)寄到他的名下。他老早就为这笔财富明确了去向:一部分用于购买农业机械,其余的用于扩大农村教育。他连一分钱都没有打算用于他的个人开支。一天天的等待,换来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然而,老先生并没有气馁,他一方面在坚持不懈地等待,一方面又在不遗余力地写信催问,直到生命的终结。据说有几次他把信件都直接寄给了**。当然,**是不可能在百忙之中去翻阅他的信的。直到他被抬上灵床,也始终没能看到一张印有“**中央办公厅”字样的空信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