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径的手枪系统刚开始研制时,研究人员曾提
设想:为了简化工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和便于大量生产及加快研制
度,两
径手枪采用同一
结构方案。但当时这
设计思想未被普遍接受,于是在科研人员中征集设计方案,
行比较,
行优化设计。5。8mm手枪也有5
设计方案:枪
回转闭锁、枪
随动闭锁、两
枪
起落式闭锁、中间块闭锁。通过对5
设计方案的加工试制、试验,经专家评审,决定采用枪
固定的自由枪机惯
闭锁方式。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双排双
弹匣,铝合金底把和U形塑料护板,复
簧置于枪
下方。
92式手枪系列的两手枪从外形上看非常相似,区别之
只是9mm手枪握把上有五角星,而5。8mm手枪没有;9mm手枪扳机护圈前有防
凹陷,5。8mm手枪扳机护圈外形圆
过渡。内
结构也基本相同,均由
筒、底把、发
机构、弹匣和枪
、枪
、连接座、复
簧、复
簧导杆与挂机柄构成;零件数都相同,均为41
43件,其中发
机构通用零件16
18件,形状尺寸完全一样。不通用的零件包括枪
、底把、连接座和弹匣。此外自动方式也不相同,9mm手枪为枪
短后坐式,与大多数9mmPara
径的自动手枪一样;5。8mm手枪为半自由
在手枪径的选定论证时,对于应采用何
径一直有不同的意见。一
意见
持与国外手枪
径统一,主张采用9-19mmPara
径,这
意见占被征求意见人数的17%,其理由是:国外军用手枪大多数采用9mm
径,9-19mm弹采用铅
弹
,对人员
有足够的杀伤威力,停止作用好,但穿甲
能差。为了满足我军对手枪弹穿甲
能的要求,可以采用钢
弹
,外形尺寸和内弹
与Para手枪弹相同,新手枪既可以使用新研制的钢心弹,又可以使用Para铅
手枪弹,有利于作战使用和外贸
。
92式手枪系列的论证、研制工作同时行。由于9mm手枪要求既可使用新弹,又可使用9mmPara弹,在新弹未研制
之前直接用Para弹
行试验,因此9mm手枪研制
度较快。研制组从十几
方案中初选5
方案提供专家评审。
经过论证研究,两径方案各有其充分理由,难以取舍。因此,论证
门提
9mm手枪装备营以下军官,5。8mm手枪装备团以上军官。作为新手枪系列,同时
行研制。
1995年3月至1996年2月,5。8mm手枪行了两
短枪
设计方案试制、试验,但未取得理想结果。1996年3月,设计组
据“保持原指标”不变的要求,重新设计方案样枪,解决了
壳、供弹等技术难题,但
击时震手现象比较严重。由于9mm手枪通过大量试验,结构比较成熟,尤其是采用弹
发
机支架和发
机构,
击时
收
筒后坐能量,不震手,握持舒适,手
好。最终决定:5。8mm手枪采用9mm手枪技术成果,两
径手枪主要零
件通用,5。8mm手枪新方案采用枪
回转半自由枪机原理。通过试验,
击震手问题从
本上得到解决。据使用
门反映,5。8mm手枪
击时后坐力很小,比9mm手枪更加舒适,
度更好。
另一意见
持采用小
径手枪,占被征求意见人数的63%。其理由是:采用小
径、小质量、
初速弹
提
杀伤威力是现代单兵武
的一
发展趋势,在近距离内小
径、小质量、
初速、大长径比的钢心弹
人
后易失去稳定
,产生偏航和翻
,产生较大空腔,对人
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并且淬火钢心还
有良好的穿甲
能。另外,由
小
径枪弹质量小,
积小,因而可增加携弹量,减轻士兵负荷,提
作战效能。
系统质量,提武
可维修
;外形
观大方,主要零
件可以互换,便于大量生产。
事实上,这两径手枪的战术技术指标基本相近,都是
据军用自卫战斗手枪使用要求提
的。在研制5。8mm手枪时,起初研制人员
照战术技术指标要求设计方案,全枪长190mm。在设计方案评审时,专家和军队使用者
到作为装备团以上军官的自卫手枪,
积太大,建议缩短全枪长度。1995年3月在枪弹厂
试验,将弹
枪枪
由110mm减小到90mm,弹的
度和威力与110mm长的枪
基本相当。于是开始
行短枪
方案设计,全枪长为170mm。至1996年2月,短枪
方案
厂2
设计、试制和试验,均未达到理想结果,
击时震手,枪
火焰和噪声大。1996年3月又回到原定战术技术指标
行长枪
方案设计,直到完成设计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