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队战斗精神极其顽强,在武士道精神的蛊惑之下,甚至把战死视为是一种荣耀。最突出的是番号前十的师团,称得上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其中却偏偏出了一个第四师团,见了敌人绕着道走,能避免打仗就绝对不开枪。
考虑到缅甸政府军涣散的军纪、国家向心力的缺失、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庞劲东明白了,这是一支厌战的部队。
想到这些,庞劲东淡然一笑,告诉杨家威:“大家都已经很累了,现在开始倒班休息吧!”
~~~
德钦巴丹,缅甸政府军七十七师第二零六团团长,通莱师长眼中的战场小白兔、军人的耻辱,此刻正悠闲的躺在沙滩椅上,眺望着远处的长箐山。
德钦巴丹指挥的这支部队是缅甸政府军中的一个怪胎,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支部队由许多不同民族的士兵组成,却配备了先进武器和强大火力。
一般来讲,被少数民族武装弄得焦头烂额的缅甸政府,不会这样信任少数民族士兵。在缅甸政府的很多人看来,把他们装备起来就等于是给自己找麻烦,但是二零六团的诞生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
缅甸政府和军队一度盛行大民族主义,作为主体民族的缅族排斥少数民族,使得少数民族难以进入政府和军队任职。同时还对少数民族采取强迫同化政策,在全国实行文字统一,禁止少数民族进行本民族语言教育。
这也是少数民族反政府的原因之一,缅族的大民族主义达到顶峰的时期,正是缅甸政府国内局势最混乱的时期。
后来的缅甸政府对当初的这一政策进行了反思,虽然没有根除大民族主义,但是恢复了各民族的文化、风俗、宗教、传统信仰,吸收少数民族进入政府和军队,并担任要职。缅甸全国由此出现了和平喜色,缅甸政府与各派武装的停火协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
缅甸政府为了对少数民族表现出信任与友好,做出了许多姿态,其中就包括组建二零六团,并在装备上予以大力倾斜。
从内心中而言,缅甸政府本来并不信任二零六团,但是这个团划归七十七师之后,既不惹是生非,也足够听话,缅甸政府也就渐渐的放心了。
通莱作为一个缅族,不仅是中央集权体制的拥护者,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民族主义者。他当然不能够容忍七十七师麾下有这样一支部队,但是二零六团做为缅甸政府对外界做出的一个姿态,加之除了畏战之外并没有犯什么错误,通莱倒也无法将其如之何。
不过这不代表通莱没有任何作为,正好相反的是,他做了一个很歹毒的安排,那就是将二零六团部署到了前沿地区。这样一来,缅甸政府军一旦与少数民族武装…包括果敢特区的军队…发生冲突,二零六团就能够第一时间被投入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