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二章七省七邦(2/3)

每当想到这些,庞劲东就到,民族关系始终是一个围绕着人类社会的、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否,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主民族是否在人数量、经济和政治权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如果能够拥有这绝对优势,各少数民族会自然而然的与其他民族和主民族团结在一起,国家的安定团结是没有问题的。

丙敢共和军的英勇始终无法扭转军力上的大落差,于是战场的形式因之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因为历史和现实可以充分证明的是,主民族极少有搞分裂的。

在这情况下,貌埃大将知自己此前过于轻敌了,于是将战略预备队投了战场,由通莱全权指挥。并且另外调动了五个师,重新充作战略预备队。

这也就是说,就算果敢共和军放弃自己的民族特征和民族追求,能够将所有的少数民族团结到自己的边,将对抗缅甸政府作为自己唯一的政治追求,力量上也无法达到与缅甸政府军相同的平。

学的训练方法、现代化的战术思维是果敢共和军取胜的原因,更加重要的是,果敢共和军有着同仇敌忾的心情。

缅甸政府军和缅族的暴行激怒了各族人民,大批青年涌到特区政府和长箐山报名参军,现役军人更是奋勇作战。其中尤为值得称的是第三旅,他们在得知自己家人的惨遇之后,虽然军心有些騒动,但是没有发生大规模逃兵和投降。而且他们将对缅甸政府的怒火,完全倾泻到了战场上,成为果敢共和军中最悍不畏死的队,给缅甸政府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在当前这危若累卵的形势下,长箐山的作战指挥室和会议室里的灯火彻夜不熄。那是果敢共和军的领导人们在指挥战斗,下达和调整各作战署,开会研究各可行的对策。

独裁专制的缅甸军政府在国际社会上十分孤立,只有Z国政府才能够对其予以经济上的支援和政治上的支持。再加上Z国的实力也不是缅甸可以对抗的,因此Z国是军政府既不敢、也不能得罪的。

如果少数民族与主民族之间并没有太大的仇恨,彼此之间有着血的联系、共同参与到了同一段历史、在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为国家文化的一个组成分,那么是没有分裂之虞的。但是如果不备这些条件,情况就很难说了。

一般来讲,如果不考虑武装备的先程度、训练程度、作战思想和军纪执行情况,一支军队的弱…尤其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其来源的民众基础。果敢共和军和缅甸政府军在军力上的大落差,正是由各自不同的民众基础所决定了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合围并没有将长箐山全封闭起来,在面向M国的一方留有一个缺。这是因为缅甸政府军有意回避,不想在Z国的边境地区把动作搞得太大,以免引起Z国方面的张和不满。

缅甸共有总人五千五百余万,一百三十五个民族,主民族缅族占有的人比例为百分之三十五。四十万缅甸政府军的基础,正是其中的三千余万缅族。而果敢共和军的民众基础丙敢人,至多不过十余万左右。

而且果敢共和军不可能团结到所有的少数民族,事实上也没有人能够到这一。除果敢人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或是本没有反政府、反缅族的倾向,或是有着另外不同的追求,不可能与果敢共和军走到一起。

于是,前南斯拉夫的解还带来了

如果主民族只是占有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就像现在的缅甸一样,那么虽然和平安定可能会丧失掉,但至少可以维持国家的统一。而如果主民族彻底丧失了这优势,就像前南斯拉夫,那么国家必然四分五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