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一章纠风宣传部该zuo什么(5/7)

会,作报告都喜欢用排比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少则三句,多则十句八句,一套一套的,读起来倒是琅琅上口,好像文采飞扬,可是一仔细推敲,大半是废话!明明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偏要凑足十句,明明能用一个形容词表达的,非要绞尽脑汁生拼硬凑,整出一大堆来!就说这‘十个最’吧,‘最急需’和‘最迫切’有什么区别?‘最关键’与‘最根本’又有什么不同?把每一句句末的两个字剪下来,打『乱』了,再随机附到每句的后头,是不是一个样?最可笑的是最后一个最,前面九句,好歹各侧重了一个方面,第十句这‘生活平安最幸福’可说的是什么呢?‘最迫切’、‘最直接’、‘最渴望’…都是就某项工作的紧迫『性』、人们的关心程度及意义而言,字斟句酌缀上的形容词。‘最幸福’和它们也挨不上呀,混在里头,不伦不类的,太滑稽。又如‘牢记宗旨抓民生,深怀感情抓民生,凝聚智慧抓民生,集中精力抓民生’,听着气势磅礴铿锵悦耳,其实呢?说来说去,不都是车辘轳话、套话、废话?干什么事业不需要‘牢记宗旨,深怀感情,凝聚智慧,集中精力’?恕我直言,象这种用哪儿都合适的词汇,堆得太多了,只能让人感觉矫情。要我讲,就两字:‘真抓’就行了,哪来那么多感情呀智慧呀精力呀什么的,有这咬文嚼字的工夫,不如干点实事!”

这无疑是旁敲侧击,夹枪带棒,声东击西,指桑骂槐。看上去在说『政府』工作报告的文字表述问题,实际在说宣传部。外间屋出现了冷场,长时间的冷场。可能是潘部长感到了市委书记对自己的不满,还可能有些委屈,只以不再开口制造冷场作为回应。我却感到此时丁『露』贞作为发出诘问的人肯定心里也不舒服,甚至很激愤。而激愤的由来八成是因为我半夜抢白她的结果。我怕他们谈话跑题,便急忙走出里间,来到外间,问:“『露』贞书记,我可以听吗?”丁『露』贞道:“可以可以,你还可以发表意见!”其实,发表意见才是我出来的真正目的。

我见她们还是冷场,就说:“我能不能提个建议?”丁『露』贞道:“你讲。”我说:“是不是把冯小林作为‘优秀公安干警’和‘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树起来呀?”潘部长道:“冯小林是谁?是咱们平川人吗?”丁『露』贞道:“康赛,你把冯小林的情况跟潘部长说说。”我便把我所了解的冯小林详详细细地诉说了一遍。潘部长听了一个劲摇头,唏嘘不已,连说:“太可惜了,太可惜了,这么年轻,连对象还没来得及谈啊!”丁『露』贞道:“对冯小林进行宣传报道是应该的,但是不是树为典型还可以研究。另外一个人也值得宣传报道。”潘部长道:“谁?”丁『露』贞道:“刘梅。”潘部长又问:“刘梅是谁?怎么这几天一下子出了这么多英雄人物啊?”丁『露』贞便把刘梅是何许人也说了一遍,最后提到,在座的康赛同志在整个事件当中做了大量工作,是不是也报道一下?只是在角度上怎么把握一下。不提我还好,一提我就让我想起周围的人们对我与『露』洁的非婚同居的非议。我说:“算了吧,不要报道我了,因为非议太多;而且刘梅也不要报道,一报道刘梅就又牵扯到我,不好。刘梅受到了我的连累,不光受苦受难,连报道一下的机会也被剥夺了。我真对不起她!”

潘部长道:“我谈谈自己的意见可以吗?我的意见是与『露』贞书记相左的。”丁『露』贞道:“你谈你谈,今天咱们就是研究工作,不要有什么顾虑。”潘部长道:“那我就斗胆了——我感觉,冯小林和刘梅都不应该报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在孙海『潮』死了以后,武大维被双规,组织上正调查他们的这个节骨眼上,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这就受到局限了。什么局限呢?就是反面典型的局限。因为,只要一报道冯小林和刘梅,必然要写出事实背景,什么背景呢?就是武大维和孙海『潮』搞**的背景。这怎么行呢?咱平川那么多干部,天天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干工作都没人宣传,而武大维和孙海『潮』出了问题反倒大张旗鼓宣传起来了,你们想想,合适吗?揭『露』**,弄不好就变成了张扬,让不会的也学会了。咱们平川的主流、主旋律是什么?武大维和孙海『潮』能代表平川市的主流和主旋律吗?不能!那么,连带出现的冯小林和刘梅的事迹,只要一报道,就让人感到我们平川光剩问题了,而且一个好人竟然牺牲了,另一个好人也险些牺牲,是不是这个世界太灰了?老百姓看了这种报道会鼓劲吗?会有多大副作用你们考虑过吗?”

潘部长似乎打了翻身仗。把丁『露』贞刚才揶揄他的话,整个来一个大翻盘。他抓住副作用问题将丁『露』贞和我的意见整个否了。而且似乎说得有理有据,不容置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