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是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样子。把头偏到低处,才发现这只茶桌原来也是一只大根雕,六只桌脚都是骨胳暴突,弯弯扭扭的大树根,沧桑,拙朴,古意深沉。
见沈天涯直将茶桌端详,易水寒又在一旁介绍道:“这是年前长江花三千元从昌永县一位根雕艺人那里购得的,可是万年黄杨老根了,若在别处,不掏个三万五万那是到不了手的。”沈天涯不免啧起舌头来,说:“想不到你们这些茶道中人还真是讲究。”
两人说话的当儿,游长江抱着一只粗大的四尺见长的老竹筒,将水倒入一只提梁铜壶里,然后坐到电炉上。易水寒又发话了,对沈天涯说:“为了请你喝茶,上午长江特意到城外的碧云山背了一竹简碧云泉水回来。”沈天涯说:“真难为游作家了。不可用自来水将就将就?”易水寒说:“烹茶用水是很有学问的,陆羽在《茶经》里说过,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水就是泉水,甘而洁,活而清,烹茶属于上品。”
铜壶里的水开始沸腾了,游长江用竹制茶匙从茶罐里撮出数匙茶叶置于宜兴紫砂茶盅里,再去提壶,准备泡茶。易水寒刚才那一番点拨,沈天涯已经有些开窍.知道游长江的一招一式都是有讲究的,回头又向易水寒讨教。
易水寒于茶道其实也就懂点皮毛,知道言多必失,不肯多嘴了,要游长江讲解。游长江却说:“别听水寒瞎说,饮茶靠的是心领神会,哪有那么多穷讲究?”易水寒说:“长江你别保守了,给天涯说说茶经吧,我也好再在一旁领教一回。”沈天涯也说:“是呀,我们是诚心向你讨教的。”
游长江知道不讲解几句是不行的,手里提着茶壶,嘴上说:“这茶道嘛,如果从哲学层面来说有两个层次,一是形而下的层面,一是形而上的层面。比如喝茶要有场所,茶楼茶馆茶室;要有茶具,茶壶茶盅茶杯;要有茶叶,西湖龙井天目青顶碧螺春雀舌等;要有好水,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这些都属于形而下的范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茶道的物质基础。而茶道的宗旨是要通过物质达到一种精神的高境界,这便是形而上的层面了。那么如何通过物质达到精神的高境界呢,这要通过司茶人高超的茶艺和品茶人不俗的情操两相结合来完成的。”
这通茶经讲得沈天涯似懂非懂的,他想,平时跟人喝茶,一是解渴,二是聊天,再就是附庸风雅,哪像游长江说得这么高深?易水寒大概也看出了沈天涯的心思,对游长江说:“我和天涯都不是学哲学的,长江你别说得这么抽象,讲具体点吧。”
游长江也就笑笑,说:“好吧,今天什么水分三等茶有九品,我就不说了,单说说这司茶和品茶的事情。”然后边司茶边讲解。先高高提了水壶,往盛了茶叶的茶壶里冲水,说是丹凤朝阳。再用沸水冲洗公道杯和三只放在茶盘里的紫砂小茶杯,使公道杯和小茶杯升温,叫关公巡城。这当儿,茶汤已经泡好,游长江便提了茶壶,先倒人公道杯,以均匀茶汤温度和浓淡,然后再往三只小杯里倒茶汤。说是倒,却不确切,而是点,三只小杯轮番点去,点上三次才点满,叫韩信点兵。
想不到这茶道还有些学问,沈天涯甚觉有趣。望着三只盛满茶水的小杯,心想至少有一杯属于自己,伸了手捞上一杯,往嘴里倒去。游长江又开了口,说:“今天我给你们泡的是昌永绿牡丹茶,茶叶外形紧结挺直,色泽翠绿显毫.茶汤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碧绿清澈,二位试试如何?”
沈天涯这才停下手中动作,将茶水喝得差不多的杯子移至眼前,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确如游长江所说。游长江这时才伸了三只手指,中指托了杯底,食指和拇指捏住杯沿,把杯子端起来,说:“这叫三龙护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