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九章朕要强兵(2/2)

“这个,倭寇掠朝鲜,屡屡得手,尝了甜。我大明产丰饶,彼等宵小如何不动心。加之元末倭国内,残兵败将、海匪民纷纷避海,趁中原酣战剽掠滨海州县。本朝永乐十七年六月望海埚之战,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稍稍敛迹。正统以后,海防废弛,倭又起。虽说只是小窜犯,却是挥之不去,实是恼人。”

“这又是为何?”

“再说倭寇。多是内战中百战余生的老兵油,贴搏杀、冲阵,个个皆是一把好手。加之倭人蛮,彪悍残忍,视死如归。倭寇行伍严密,十数人为一队,每队有队,手持折扇,以开阖指向为号,退如一,与其对阵很是棘手。还有一条,倭人用刀确是良,锋利无比。倭人双手持刀,刀法诡异,又惯用暗,加之倭人形矮小,善于跃,异常凶狠,我军刀矛往往是一削即断,也不用再打了。”

“太祖年间?”

“皇上,这可就说来话长了。两军战,无不讲究知己知彼。先说这‘己’。尽我大明诸军,能战之兵不过边军、狼军,京师三大营自土木堡一战后已难称骁锐。至于东南卫所,百年来未经阵仗,早已是文恬武嬉,兵力之孱弱,只怕天下无其右了。再一条,我军惯于结阵会战,退举止皆由调度,平日所习武艺皆是战阵之法。倭寇飘忽,又好冲我军阵中混战,如此贴搏杀正是我军之短,屡屡吃亏也就难免了。”

“嘭”只见正德一拍桌案,大叫“打得好!”只是转念一想,又问:“既然倭国慑服,这帮倭寇又是从何而来?”

“原来如此,也算是事有因。只是他打他的朝鲜好了,如何又来犯我大明?”

“早多了。‘倭寇’这名最早还是朝鲜叫起来的。咱们这儿的东晋年间,朝鲜人立了个‘句丽广开土王碑’,上便有了这倭寇二字。咱们汉人与倭人战最早是在唐初,宗兴兵灭百济,倭王遣数万大军来援。双方师会战白江,倭人屡战屡败,战船被焚400余艘,数万军或斩或俘,全军尽墨,一时间“海尽赤。”白江战后,百济王逃往句丽,余归降,百济国灭。这一战大涨我国威,数百年来倭国再不敢正视中土。”

“这个就要追溯前朝忽必烈征倭了。丽军随蒙元征倭,攻略对、壹岐、平、松浦诸岛,杀掠极惨,这几岛残余青壮便反掠朝鲜复仇,倭寇就此而生。”

“我大明禁海日久,师早不堪用,自然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些倭寇又是行踪不定,万里海疆亦无法设防。各地卫所只能是闻警驰援。往往赶到时,倭寇早已逃之夭夭。唉,话说回来,即便是撵上了,官军也未必便对付得了那些小倭寇。”

“官军便剿不得么?”

正德看冯虞停下,看样是说得差不多了,奋而起,在凉亭里开始转圈。转到冯虞隐隐觉着有些之时,正德猛然立住脚步“朕要兵!”话音未落,正德一晃“咕咚”一到地上,想来是方才***转多了,将自己绕得了。

此时,正德面目凝重,双眉锁,再无一丝往日嬉闹懒惫神情,冯虞偷看了也不禁暗自称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