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我们的队伍当中有人提议走路。提议者是一名
船驾驶员和几名船员,他们说可以前行到离首都不远的青津市,在那里的密沽码
上船,经海路前往南方。”
(我已经回到哈尔滨)
“这设计对中心里面的保护是有前提的,全面封闭后里面的人可以生活一段时间,静静等待外面的同伴前来救援。可是我们当时
本没有什么外援,如果固守在里面,只能是等待对方自行离去。因此,我说服大家,乘着对方还没有开始
攻的时候,集
撤离这里。而撤离后的去向,我们争论一阵
,都认为向南走是正确的,一来南方的气候比较适合居住,免去
冬后的取
麻烦,二来南方的地形复杂,幸存者也可能多一些。”
“思想统一后,我们将中心里面的秩序重新整理好,开始一地关门。当最后一
泥门关闭后,我执行了自我掩埋指令。预先设置好的机关开始启动,大量的沙石将
泥门彻底掩埋。”
“可是,在航行了一个多月后,在某一天,我们大分人都在甲板上百无聊赖地闲逛时,意外地发现天空中竟然有一架战机飞过!而且机型竟然是J10!”
“指挥中心的同事们都很气氛,提议用中心里面的武来保卫中心。我说枪一响,就意味着冲突的全面升级。咱们都是手足同胞,
嘛彼此互相残杀。我说咱们离开这里集
南迁,
照当时的设计,只要我
要求
行全面关闭,即便外面的敌对势力用重武
来攻击,他们也攻不
来。”
“完这一切后,我领着当时聚拢起来的九百多人开始南迁。南迁之路是非常艰辛的,
速公路上的死车成了我们前行最大的障碍。我一看照这
方式走下去,走到南方不知
要什么岁月。另外,担心其他派别前来追赶,我们必须要立即离开首都,不能躲在附近,否则迟早会被发现。”
“虽然那批南迁队伍此前与我们有些冲突,但既然都同意南迁后,也就变得同仇敌忾了。他们和我们一样,对城内一些有私心的帮派很有意见,也一步认识到团结的重要
。可以说,我们这些首都的幸存者在走了这么一段弯路后,终于算取得一些共识了。”
“这一密谋让一名军人得知,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便连夜赶到我们这里,将情况报告给我们,建议我一定要保护好那些农作
,为将来整个国家的幸存者留下希望。”
“可是,当时我们已经没有重新回到首都的必要了。当时首都里面估计还应剩下一千多人,他们自己愿意在城内称王称霸,我们如果回去后肯定会和他们发生冲突。我们既然放弃了指挥中心,也就只能一条走到黑了。”
的想法实在太幼稚了。灾难发生前,我们的指挥中心是度保密的场所,灾后我将这些手续都简化了,对
中心的人并没有严格
理。结果一些幸存者觉得这里不错,便陆续去找他们的朋友来这里。指挥中心的情况逐渐被其他帮派所知,特别是我们无意中发现,指挥中心里面的一些粮
储备可以当成
使用,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样品的发芽试验,将来我们就可以用这些
开展农业
植,解决灾后
灭绝这一最大的困难。这一情况更是让他们垂涎三尺,开始密谋攻占这里。”
“青津虽然离首都不算太远,但我们这一千来人也走了好几天。来到青津市,我们又意外地收容了两百多名当地的幸存者,将队伍一步扩大。另外,我们还遇到了来自首都的另外一支南迁队伍,他们有四百多人,正集聚在密沽码
准备上船呢。”
“邮的生活还是比较舒适的,空气新鲜,社会功能又比较齐全。大家总算不再与尸
们为伴,都提议在船上生活一段时间后再重新登陆。我觉得这一想法也不错,于是就让船沿着海岸线慢慢地航行着,每天只向南航行也就几十海里,航行一段距离后,再到港
里面补充生活
资和燃料。我们都将这艘邮
当成一个世外桃源,等待着尸
腐烂阶段的结束。”
“我们遇到的那伙南迁队伍里面也有懂得船舶驾驶的,两方面的技术力量汇集在一起,对航行的安全提
不少。我们在码
上选择了一条尸
相对较少的邮
,
了一天时间对船内
行清理和检查,大家集
登船,开始向南方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