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零七章访谈(2/2)

这话又惹来哄堂大笑,谁也没想到,一个大师的造,居然是从一个娃为了装开始的。

观众席又是一阵惊叹。

小田茉,这么说起来确实有理,说:“篾匠叔,看来您不光只会鱼竿哟,你还会其它竹制品?”

李君阁笑:“是荔枝,我们那里早在唐代产荔枝,杨贵妃你们应该熟悉,她吃的荔枝,是由我们夹川贡的,这也是我们李家沟的特产。现在李家沟已经探明是富硒带,因此我们那里的荔枝,还是富硒果,相信很快会名声鹊起的。”

小田茉又对阿音问:“阿音,刚刚短片里有一个你在悬崖边迎接日的镜,你拍摄那个镜的时候不会害怕?”

阿音转看了那个悬崖,回:“从十三岁到十八岁,我爬了六年。”

李君阁问:“李桑,刚刚那条船,棚画的是你吧?”

言语充满了无限的自信,好些观众里都泛起泪,不由得为这位外表较弱,内心女村长鼓起掌来。

李君阁笑着:“苗寨以前很穷,其实可以说到现在都很穷。那里很难去,必须通过天梯石栈才行,所以我们李家沟还要封闭。阿音从小每周需要从悬崖下来去县城读书,这份艰辛,估计是现在的日本观众们会不到的。因此阿音不怕悬崖,是从小练来的。”

小田茉也抹了抹角,说:“没想到阿音您是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求学的,我看了《五溪河的制竿师》,是不是因为封闭的环境,才导致村民们的生活如此艰难?或者说,正是因为如此封闭的环境,才让黄桑能够几十年如一日专技艺,达到了今天的成?”

:“我们第一次见面,他顺手给我编了一个可的小羊。”

后面这句话是对篾匠叔说的,篾匠叔微微一笑,说:“其实,直到今天我都没有觉得我的技艺有多了不起,我是李家沟的一个篾匠,靠手艺生活,之前是乡里常见的一些品。制竿还是娃十年前告诉我的,当时也只是因为他喜钓鱼,又喜,非闹着我要手工的好鱼竿给他。”

李君阁继续说:“呃,这船最早很丑,后来我们李家沟一个搞术的小妹崽给装饰了一下。对了,她现在已经在念术学院了,阿音这衣服,是她设计的。”

阿音摆手:“不过现在好了,二在悬天崖和半山林场之间搭建起了一溜索,虽然现在条件还是很艰苦,但是孩们读书已经不用像我那时候一样爬悬崖了。现在我们山里的产已经可以运来,山外的人也可以走去。从我们回到家乡到现在,仅用了半年时间,我们苗寨已经摆脱了长久的贫困,相信接下来会越来越好的。”

阿音说:“不会啊,其实在短片里大家还看到了一个全是木楼的寨,那个寨坐落在李家沟后山一个大的悬崖,叫悬天寨。大家能看到那里的人,穿着跟山下人是不一样的,那是因为他们属于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叫苗族,我是从那个寨来的。”

篾匠叔说:“不是呀,以前都是一些实用的东西,还是娃给我看了你们日本和竿的照片,说要到那样的程度才能算,于是才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

小田茉问:“看来你在她心目的形象,一定是一个调的大哥哥吧?哈哈哈,对了你手拿的是什么果?是短片的荔枝吗?”

一句话,又是惹来哄堂大笑。

小田茉惊讶的捂住了嘴,不由自主的问:“阿音,你那时候多大?”

这时背景墙切换到了悬天崖的场景,陡直的悬崖分布着两排小石坑,引得观众席传来一阵阵惊呼。像阿音这样滴滴的女,居然打小在这样的环境下艰难求学,对于所有日本人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李君阁摆着手:“小田妹崽你不用这么客气,叫我二可以了。”

小田茉也惊讶不已:“蔑…篾匠叔,你的意思是,你以前不是职业竿的?”

小田茉笑:“难怪你的名字跟李桑他们不一样,原来您是苗族女孩。”

李君阁笑着解释:“篾匠叔在几十年时间里,竹艺早已登峰造极了,再回过来制作鱼竿,其实在积累起来的基础再摸索创新。虽然也非常艰难,但起已经远远过很多工匠,不然也不可能在短短十年之内,在李家沟恢复你们用了几百年时间才发展起来的工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