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章认真的生活2(2/2)

原来唐太宗重用从前的政敌魏征,引起一些权贵的嫉妒和不满。他们到散布言蜚语,造谣中伤魏征,并向唐太宗谗言,侮蔑魏征包庇自己犯法的亲属。太宗听信了谗言,心中十分恼怒,认为魏征辜负了自己的重托和信任,立即派温彦博去查办此事。不料温彦博对太宗信任魏征也颇有微辞,便上去调查魏征的“劣迹”

太宗听了觉得很有理,便继续问:“你讲得很对,作为君主怎样才能明智,怎样才会昏暗呢?”

唐太宗饱读经史,从未听有人过这样的话,不解的问:“难忠臣、良臣有什么不同吗?”

魏征回答:“君主能够听取各方面意见,就明智;君主偏信谗言,就昏暗。」他又列举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偏听偏信,被臣蒙蔽,死到临还蒙在鼓里的实例,一步阐明这个理,引起太宗的度警觉。太宗诚恳的对魏征:「我接受你的劝诫,努力去一个明君,你也要大胆谏,无所顾忌和隐讳,一个芳百世的良臣。」魏征见太宗以明君为己任,非常兴,立即向太宗保证:「你明君,我一定良臣,决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他希望大臣为良臣,不为忠臣,这同传统观念大相径,怎么回事呢?

魏征向太宗:“我听君主与臣下一条心,这才叫君臣一,哪有抛开大公无私的神,只在检行为上下功夫的贤良之臣呢?如果君臣上下都注重细枝末节,谨言慎行,我看国家的兴亡祸福就无法预料了。”

魏征:“像历史上的稷、契、咎陶就是良臣;夏朝的龙逢,商朝的比,就是忠臣。所谓良臣,就是能给君主提许多好建议,且被君主采纳,因而名,与君共享富贵,誉青史的大臣。所谓忠臣,虽然能给君主提许多好建议,并敢于规劝君主,对君主忠心耿耿,但最后被君主杀戮,国家灭亡,只落个忠臣的空名。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他捕风捉影,听途的搜集一些材料送给太宗,并且添油加醋的向太宗谗言。太宗命温彦博去训斥魏征,魏征并不与之争辩。第二天一早,魏征面见太宗,君臣二人行了一番饶有趣味的对话:

唐太宗大吃一惊,但他毕竟聪明过人,上反问魏征:“你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魏征不正面回答太宗的提问,向太宗叩请求:“希望陛下让我良臣,不要让我忠臣。”

从此以后,君臣相知,情如鱼,凡有魏征坏话的人,唐太宗一概不听,甚至严加痛斥和惩办,使那些谗言、陷害正直大臣的小人消声匿迹,不敢为所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