牐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愤而放弃英国政府封他的“爵士”称号,以抗议其“分治”和屠杀政策。1941年,他写下《文明的危机》,控诉“西方文明”:“我放四望,看见灿烂文化的一个支离破碎的遗迹…但我不会因此而去犯对人类失去信心的严重错误。正相反,我要向前看,在这场大
之后去揭开历史的新的一页。”1919年他在《人类
神独立宣言》上签名,号召人们为消除偏见而斗争。
牐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人民陷
贫穷与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
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泰戈尔,泰戈尔是最早给予甘地支持的人。
牐1912年11月1日,《吉檀迦利》英文本面世,它几乎受到所有英国报纸的迎。不久,芝加哥《诗歌》杂志一次集中发表了泰戈尔6首英译诗,这在
国也属首例。就连一向以西方艺术观念为中心的瑞典皇家学院,也第一次将世界文学最
奖――诺贝尔文学奖,拱手捧给了这位来自东方的诗人。当时是英国诗人穆尔首先提名泰戈尔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瑞典诗人海登斯坦也以下面的文字向评委们推荐:“我不记得,过去20多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
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
得到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在饮着一
清凉而新鲜的泉
…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
傲或低卑。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些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诺贝尔奖金…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
有真正伟大
平的一个理想诗人。”1913年,角逐这一奖项的欧洲作家有20多人,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人
,但诺贝尔奖委员会却以12比1的绝对多数选
了泰戈尔。11月,泰戈尔收到电报时,刚刚带领学生远足归来,他漫不经心地把它
袋,经邮差提醒才发现这是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他是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牐犔└甓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情。1881年,年仅20岁的泰戈尔对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并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的罪行给予了严厉谴责,他在著名论文《在中国的死亡贸易》一文中说:“英国坐在亚洲最大文明古国的
脯上,把病菌似的毒品一
一滴注
她健全的肌
和灵魂,推着她走向死亡。一方获取暴利,另一方损失惨重,如此残忍的
盗行径,真是旷古未闻。”1916年,泰戈尔在日本发表演讲,谴责日本侵略中国山东的罪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多次发表公开信、谈话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且带
慷慨解
,发动募捐,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牐牭玫搅舜笫人的赞扬,罗森斯坦也非常振奋。7月30日晚上,他邀集了一批朋友到自己家里作客,招待客人的是绝妙而的诗歌大餐。这些客人中间,有
国诗人庞德、英国诗人迈奈尔等,而叶芝是专程赶到
敦的。兴奋的叶芝用他那
愉的音乐般的声音,朗诵着这些诗作,并不停地向人们介绍泰戈尔――“一个比我们中间任何一个都要伟大的诗人”后来成为泰戈尔终生挚友的安德鲁斯,这样记述他当时的
受:“充满着这
朴素英语的回声的声狼,像孩童优
的声音,完全慑服了我。我在
夜里,在袒
的天空下一直踯躅到东方吐白。”
牐犔└甓一生曾三度访华。1924年3月21日,应梁启超、蔡元培之邀,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一踏上中国的领土,他就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我不知什么缘故,到中国便像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
觉,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
的兄弟。”5月7日是泰戈尔64岁寿辰,中国学术界的朋友齐聚一堂为之庆祝。梁启超致贺词后,说:
牐犎、持正义的社会活动家
料,读了泰戈尔的诗歌之后,叶芝被震动了:“当我坐在火车上,公共汽车上或餐厅里读到它们时,我不得不经常阖上本,掩住自己的脸,以免不相识的人看见我是如何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