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零三章谁动我兄弟我灭他全家(2/2)

改变过去以文章好坏来决定成绩的法,现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是考试的内容和改卷的方式。朱慈烺想明白这个理后,很自然的就会联系陈燮跟他忽悠的那些东西,在脑里对照了一下,这就是所谓的改良么?在一个稳定的框架内,在不改变当前的稳定的局面,行一些改变。本质上,还是通过科举为大明选举官员,实际上的效果却发生了本的变化。算学和农学这两个项目,以前肯定是作为杂学来对待的,除了经意,别的都是杂学。嗯,主的还是经意,杂学不过是为了让官员们更好的职位而设。

遇见个的人,在任期内还能挽回这个局面,遇见个书呆,成天就知享受,对政务不上心的那官员,历史上可没少写啊。当今大明,也不少这样的官员吧?朱慈烺可是经常看邸报的,知一些官员是怎么对待工作的。

朱大典是个明能的官员,他对陈燮态度很复杂,一方面是敬畏,一方面又是不满。他这官员,现在是主。只有阮大铖那没节的人,才会毫无原则的跟陈燮。

怀着这样居心的人,竟然还有足以动摇皇帝江山的实力,更离谱的是还伸手皇帝的信任。这样一个人,到底坏到什么程度了?估计能看懂陈燮的人,明朝是肯定没有了。就算那些内阁大臣们,也都理解不了陈燮的居心险恶。照他们的思路,陈燮都这样了,不去造反自己当皇帝,你折腾个啥啊。你活着还好一,等你挂了,后来的皇帝能吃你这一么?

那个秦教谕,已经被气走了,等于是放弃了这次改卷的权利。有趣的是,就算是气走了,秦教谕也不了贡院。这可不是陈燮规定的事情了,而是以前的老规矩。

姜逢源他们打的就是这个算盘,抓住储君,留待将来再算账。朱由检知这帮人心里怎么想的,所以要照他的思路来保证大明江山的稳固,脆给朱慈烺送江南来了。他对陈燮倒是很有信心,自己这个皇帝都被他说的动了心,何况一个小伙

比起那些书呆,陈燮的蛊惑能力太大了,甩他们几十里都绰绰有余。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书呆讲书本肯定甩陈燮上百条街,教书育人什么的,绝秒杀陈燮。但是教育太,那就不一样了。这江山都是大明的,皇帝知谁他们是嘴炮,谁是活的人。

而且陈燮有个特,跟你讲一个理,肯定不是空讲,有很多例来作为依据,用事实说话。这些事情,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边或者是在最近,你能看的到。就拿朱由检来说吧,国库没钱,内库也没钱,大臣们给的解决方式千篇一里,就一招“加赋”即不告诉你为什么,又不告诉你还有别的方式能受到钱。陈燮就不一样了,他很明确的告诉朱由检,大明有钱,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钱。这些钱在哪,这些钱该怎么收,一条一条的去实施,事情还给他成了。这样一来,什么理都不过他。

理是这个理,但是朱慈烺不明白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为啥要只考八文,考试内容还规定死了,就是四书五经范围内。不明白这个,又怎么能明白陈燮在改革时安的坏心。更不可能明白,陈燮这样的目的,就是在动摇朱元璋留下的这个系。句话来说,这是打着红旗反红旗。举一个尚的旗帜,的实际上是在破坏现有制的勾当。

,御史一年到也看不到几次。现在倒好,什么咨议局成立,议员就能弹劾官员了。真是太反动了,这个陈燮就是官员的对嘛。



朱慈烺现在就是这个状态,陈燮跟他讲的东西呢,都是他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一个堂堂县令,居然会被下面的人架空,真是匪夷所思。但是这样的事情,知理说明白了,他就明白了。这事情不但会发生,而且还可能会经常发生。

看了一会卷,朱慈烺大致明白了这个改卷的程。外面还有一群书吏,他们先改农学和算学的卷,分数不够的直接淘汰了,卷装竹筐里抬来。然后是里面这十几位考官,他们改八文,发现“以德报怨”的直接淘汰。然后再据那些没有被淘汰的卷,分一个先后次序来,选前十名的卷给陈燮来决定这十个名次,其他的都是他们拟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