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寄人篱xia(2/2)

校尉与校尉对视一,无奈:“还是从这边走得好。”

这女达贼肯定不是平常人。难怪她的受伤发疯后,另外几个达贼去追赶,对另一个落达贼不不顾。

西北人烟比内地稀少得多,而方应和孙敬都不敢在城堡之外的地方过夜。于是当晚没有在野外宿,两辆车都连夜赶路,偶尔休息打盹片刻而已。

二来那几个达贼都是全甲,的脸肤都比较糙,远远看去,若非细心分辨外加神好,谁能看得男女?

可惜别人是无法会到方秀才先知心境的,只能看到方秀才盯着老驿卒半晌不动,似乎还目凶光…

这次来家堡寇边的达贼。没准就是满都鲁大汗。满都鲁此人在史上不算名,但他的一个夫人却很有名。史书上称为满都海。

二校尉齐齐侧目,这两天方秀才铁直断上瘾了吗?这次又开始算别人的来历,好像还真让他算中了…

么在这边沿河往下游走,要么就过河去。左右就这两。二选一,我不主,你们选一个好了!”

闲话不提,却说了驿站后亮凭证,自有一名老驿卒带着方应一行向内院走去。

方应讶异:“果真如此?我还真没有注意到。”

这次方应的推测没有落空,那些达贼果然只在河对岸兜圈,并没有追杀之意。

孙敬去找路旁行人打听了几句,回来:“前面乃是米脂县银川驿,想必附近店家多,去投宿便是。”

校尉很大气的说:“不必另找店家,我们押得是钦犯,去驿站住就是。只是想要吃好的,就需自己掏银了。”

孙小娘被方应夸得脸受不住,无奈:“一都不稀罕,刚才你不也见了个别家女箭?”

只是如此一来,距离榆林和边墙更远了,等于是绕了一个更大的圈。但与生命安全相比。多绕一两百里路,实在不算什么了。

方应从刚才起就觉得米脂县银川驿很耳熟,这时候忽然想起什么,声问那驿卒:“老人家可是本县李家站人?”

方应十分奇怪。“什么时候见到的?”

方应突然闪过一丝念据他的历史知识,当前在河附近盘踞的几个北虏落里,有一个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满都鲁。

不过她这行径也真够奇怪的,好好的女人家当什么侦骑。现如今北虏还不至于缺男人到如此地步罢…

这位满都海夫人能征善战、能骑善,屡屡亲临战阵。最有意思的是一年后满都鲁去世,她却嫁给了自己的侄孙…难刚才遇到的就是她?

李自成的祖籍就是米脂县李家站,这位老驿卒姓李,也是李家站人,莫非是李自成的祖宗?

“几个达贼里,匹被伤的那个,其实就是女。她盔都掉了,你还没发现么?”

在路上,方应又找孙小娘搭起话来,不住的称赞孙小娘是世间罕见的红粉英雄。

气行了将近两百里路,到了次日傍晚,方应沿着路望见前面人烟稠密,并建有堡垒,又看了看地图,他大喜:“米脂县了,今晚可以安睡矣!”

这次运气委实不错,走了十几里路后,又发现了一座木桥,方应等人便从这里过了河。

孙敬很老江湖的与驿卒拉家常“老人家原来姓李,不知是那一支…”

老驿卒转瞪大了,不能置信:“确是如此,小先生莫非能掐会算?”

定了主意,一人便以车为掩护,弯着腰牵缓缓前行。一边警惕对岸达贼,一边向下游方向而去。

方应后悔,若真如此,刚才就该想办法搏一把,不杀了她还是俘虏她,都是不可多得大功劳!

直到看不见达贼人影了,众人才长长的了一气。驾的驾,上车的上车,继续全速向下游去。

但好歹是天亲自下诏发的人,在沿路驿站安排一两间屋住宿,并两顿稀饭还是没问题的。

驿站,当然比住野店安全系数,孙敬拱了拱手“小的要随两位军爷沾光了。”

“不骗你,我看的清清楚楚。肯定是女人。”

方应想了想,一来当时他震惊于孙小娘功夫,只顾得看孙小娘了;

二校尉押送方应差事,是不能享受传乘驰驿的,也不能享受驿站供奉。

想至此,方应不由得心里暗叹一句:“历史真奇妙”

不过现在想起这些,没什么用了,历史很奇妙,自己却错过了改变历史的机会。

方应心情极其奇特,如果历史正常发展下去,一百五十年后,米脂县银川驿有个李鸿基或者李自成的小伙儿被裁撤下岗了,然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