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八十六章惊人的机密事(2/2)

方应又想起,那年父亲因为谏君下了天牢,又经过自己鼓造势,可谓是名气大噪、风一时无两,而当时谢迁心里会怎么想?

若真是如此,难怪谢迁宁可冒着被士林指责的危险也要当缩,倒是可以理解…

刘吉神依旧如常,没有任何特殊之,淡然的抬手:“老夫言尽于此,你回去仔细想想罢!”

刘大学士的意思,结婚找老婆,不用看任何质条件,要讲究神和心灵…若是别人说这些话,方应不奇怪,但从刘棉嘴里说来,有从西边来的奇诡觉。

却说刘吉不急不慌,一直等到方应再抬起,才饮了茶,仿佛漫不经心的问:“方才在翰林公宴上,老夫偶然听说,你父亲曾经在翰林院中为你求亲?可曾有人选?”

刘棉笑眯眯的,摆长辈架:“你如今只怕也是炙手可的少年郎,不知有多少家愿意结亲。老夫比你多活了几十岁,论人情世故确实比你多见识过一些,如今却有几分婚事心得说与你听。”

方应猝不及防,毫无心理准备的愕然不已,这很务虚的话真是刘棉来的?

在浙江官员缺乏力领军人的情况下,纸面上起跑线优势大、看似前途无量的两人就是天然的竞争对手。即使主观上没有想法,但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竞争,这与人品是否君无关。

ps:下午娃总算安静的睡了,趁着这功夫赶码了一章,不容易啊

聪明人说话真的很省力气,不用明言就有了默契…

,东讲官之位必将成为泡影,所以他不敢轻举妄动。”

照之前类似事件的一般规律,父亲的下场大概就是贬到外地去,这恐怕也正是谢迁内心的期望。大明官场内重外轻,一旦父亲被贬外地,名气再大、声望再也没用了,不在中枢就没资格去竞争什么,有谁被贬去当过州县官还能阁的?

方应若有所思。东讲官别看没有实权,但却是每一个年轻大臣都梦寐以求的职务,是最终南捷径的渠了东讲官,那就成了未来天的自己人,只要自己不犯傻,又能熬到新天登基,宰辅真是手到擒来。

又见刘吉手臂一挥,语气加重了几分“寻求亲事时,不要看重女方的门、钱财、权势、官爵、名声、相貌这些东西,太俗气了!要讲一个心字!”

话只说到这里,但也不必再多说什么,方应自然听得明白。不过方应确实没有想到过这里,经刘棉拨,登时恍然大悟!

另外,方应发现刘棉今天居然很合,如此痛的便把真相倒了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也有所求。

拿自己父亲方清之与谢迁相比较,两人都是浙江人,年纪相仿佛,前后只差一科,而且都是混了词臣圈名次士,父亲二甲第四比状元差得也不是太多。

至少可以说明,刘棉很烦正后起之秀谢迁。再一步想,如果将来亲事成了,某亲家能取代谢迁的地位,绝对是刘棉乐见其成的。

想明白了后,方应不由得慨万分,官场之中,利益纠葛实在是千万绪,一不注意就能发现一条线

方应不假思索,决果断的答:“没有!”

方应相当好奇,以刘棉的实用主义格,会说什么样的话?

只见刘吉轻轻咳嗽一声,敦敦教诲:“这婚姻大事,最重要的是看对方人品,讲究格契合、情相投…”

又听刘吉继续说:“第二个缘故就比较诛心了。如今贵省大臣中,姚冢宰、商阁老、邹官先后年老致仕,朝中暂时无有首领人,老夫看那谢迁有这个雄心。”

事情真相是不是这样,谁也说不清,只能是猜测而已。至于相信不相信如此诛心的猜测,就看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了,比如方应大概就是选择相信——作为方清之的儿,他能有立场选择不相信么?

方应目瞪呆,刘棉今天吃错了药?

所以谢迁若是从自己前途角度发,完全有理由坐视不理父亲方清之的死活。只不过人意料的,自己父亲从天牢里来后没有被贬谪,还能继续在翰林院混,保住了竞争资格还更上一层楼。

刘大学士要对自己说“老夫是宰辅大学士,论权势地位几乎能秒杀所有人,给你功名富贵轻而易举,你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