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一十六章乡试遐想(2/2)

众所周知,去督粮必然要与当地起矛盾。江南特别是心地区苏州府文化发达,近年来科举逐渐兴盛,官僚缙绅大很多。如果与苏州帮关系不错,那到了江南督粮时被人情牵绊,还真有可能下不了手。

人称小青天的方应,就是一个公认与苏州帮关系很一般的人。因为老师商相公的关系,方应与苏州帮二号领袖王鏊极其不和谐,所以连带着和苏州帮关系也很冷淡了。

如今的苏州帮号领袖是状元吴宽,此人格很好、文采风,又长袖善舞,谦虚谨慎,人缘相当不错,没有什么对

“老夫一力持,这等重要差事,务必派遣熟稔钱粮、德望重的大臣,否则如何镇得住地方?

ps:求月票啊!

方应无语,这一切看起来,怎么像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从自己六年前拜在商相公门下,一直到闹着上疏回乡…注定了这次差事落到自己上?

或者说从某意义上说,是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因得果?

随后方应苦笑几声才:“你老人家还是继续在这里羞恼罢,小婿失陪了。”

但刘珝确又,方应为知县三年,地方钱粮事务自然娴熟,况且又是浙江人氏,距离苏松不算远,对东南土自然熟悉。

本来方应也是善于抄诗作词扬名的,但在京师多年,却与以文学见长的苏州帮几乎没有什么往来,这足以说明一切了。

看到刘棉躺在竹椅上长吁短叹,很是内疚的样,方应忍不住宽:“接了这个差事就接了,活人还能让憋死,老泰山何至于耿耿于怀?这责任小婿当得起,老泰山不必介意!”

而且方应号称京师小青天,官声风节人所共知,去督粮有何不可?年轻一些不是坏,有冲劲更适合为督粮钦差。

他到底是为了给自己办砸事而羞愧,还是因为他丢了脸而羞愧?方应一时失语,不过表示理解,一个以明自诩的人在算计上被别人摆了一,羞恼情绪估计是常人的十倍以上。

所以在朝廷有名有号的人里,想找一个与苏州帮关系不佳的人,那真是不容易,除了方应之外,急切间颇难找到恰当人选。

刘棉喃喃自语“近十年来,老夫在内阁何曾吃过哑亏?但这次却被算计了一把,简直脸面无光,可恼之极!想来想去,也是老夫荣登次辅,一时忘形而麻痹大意的缘故!”

菜在这里了!又听刘棉说:

所以朝廷虽然不公开言明,但在潜规则里,派去督粮的钦差肯定要派与苏州帮关系不好的大臣,如此才能收到效果。就好比另外一件事,朝廷典章上虽不公然记载,但尚书肯定不能用苏州人来当。

最后刘棉总结:“众人说的有理有节,老夫哑无言…不过也要怪你,本来诸公想不到你上去,你多此一举上奏疏要南下,所以才引起了内阁注意,记起有你这么一号人选。”

方应闻言吐血三升,这补刀补得神了,让人无话可说。

老夫正要起袖与刘珝辩论三百回合时,另一个阁臣彭华却补充,素闻方应与苏州众人不甚亲密,去江南督粮极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