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一十章难言之隐上(2/2)

闱这个字,就有封闭的义,由此可见乡试和会试在整个科举中的地位,说是最关键的两考试也不为过。

关系都是走动来的,不去试试看,怎么会知有多少人情?最起码也该去试探一下大宗师的态度,不能坐着指望天上掉馅饼。”

就拿乡试来说,整个乡试过程堪称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考官、考务、考题、评判、榜都有苛刻到密的规定。在这个严密的程序面前,没有任何人在考试之前就敢说自己百分之百能中举。

因此走后门运作也很难运作百分百的成功率,而成功率的低,就看关节打通了多少。

方应放下王塾师这边事情,又想起自己“不过你倒是提醒我了,大宗师到了府城,我也确实该去拜访的。

方应衡量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之后,决定还是走端路线比较好,走低端路线丢不起那人。(…

童生的名混一辈

不要以为名声最响亮的主考官就能笼罩一切。各考生试卷都是要先随机分到各房,先同考官负责初步阅卷,并筛选候选试卷,但同考官只能看自己本房的试卷,严禁去看其他房试卷。谁知你的试卷会被丢到哪一房?

正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若为了你父亲这个秀才心思就托人情,有浪费了。那我再说起乡试的事情,又怎么去开?岂不是成了蹬鼻上脸?

他现在要的,不但是读书,还得想想办法运作一番,内外兼修、双齐下才是王

想必不熟悉乡试的人看了考试全规程后,只能是大如斗。但至少应该能看,在乡试里,各个考官之间都是互相牵制的,中间还夹杂了许多不可控的随机因素。

像今年浙江乡试,主考试官是提学副使李士实,但副主考试官则是从京城另派下来的,人选目前不明,想走后门都找不到人。

而主考官只能在十位同考官呈上来的候选试卷中选择是否取中,只能算是二审,没有大范围筛选试卷的权力。

方应在研究乡试程序之后,心里便猜测,国朝考试制度设计的初衷,大概就是有这意思人情关节因素是本阻绝不了的,所以就把制度设计的复杂到没人能完全掌握的地步就是想走后门,也一样要赌运气。

方应轻抚兰儿光的后背,耐心解释:“你也知,今年八月就是乡试,大宗师是最重要的主考,这个时候与大宗师之间的人情是多么宝贵?

不过主考官也不是没有办法制约同考官,主考试官可以主动到各房去搜卷,为的是查漏补缺,或者说把像是自己人的试卷再拣来,但这仍需要碰运气。

国朝科举考试中,乡试被称为秋闱,会试被称为闱,这是唯二别称带“闱”字的考试,其他考试都没有这个待遇。

“嗯。”兰儿乖巧的,认可:“夫君乡试是大事,其余事情都不能影响到这个。”

至于糊名、誊录、对读等关防程序更不必赘言,总而言之,乡试这考试的指导思想就等于是,不厌其烦的把所有人都当贼防,绝对不是方应以往所遇到的那些考试能比的。

若想百分之一百确定能中举,只有一办法,那就是打通正副主考官、十来个同考官、监临官、提调官所有考官的关节,同时不走漏任何风声。

至于考题,则是由主考官和监临官临时共同翻书决定,这谁又拿得准所有考题?

方应这个念一动,命运的齿动了。

不过在现实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可以得到。能有五成把握,那就是超级的实力了。

至于乡试名次,则在阅卷完毕,取中人数够了后,由主考试官当着副考试官、同考试官、提调官、监临官的面,在大堂上公开决定。众目睽睽之下,靠走后门取得好名次的难度系数也很大。

还有同考试官,则要由巡抚、布政、察从全省教官中选十人,到了考试时候分房阅卷。

龙有龙路蛇有蛇端的办法是直接从考试官、监临官、提调官等关节下手,考题、影响判卷等,低端的路数就无非是夹私挟带、买通杂役军士等。

我与大宗师之间,还真没有熟悉到这个地步。你说,是夫君乡试考举人重要,还是你父亲考秀才重要?何况他老人家都五十了,即便考上秀才又有什么前途?正当我全心备考乡试的时候,还是不要拖着我胡闹了可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