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二十六章这个玩笑不好笑(2/2)

方清之回:“在下正是。”

他可以想象的到,自己现在翰林公宴肯定是特殊分,当了特殊分就要被人瞩目。若自己不能长脸,父亲也就不会带着自己来了。

“谢过刘相公盛情。”方清之皱皱眉,还是不明白刘吉大学士怎么屡屡示好。

但旁边的方应已经呆住了,刘棉怎么也去?刘棉怎么会去?刘棉怎么能去?

“打御街的是三鼎甲,为父只在街边跟着走的…”方清之郁闷的解释说。

其实还是方应大意了,一时间忘了考虑到翰林院和内阁的特殊关系。一般人都把翰林院和内阁当成两个门,这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方清之不禁扼腕长叹,随即斜视儿,不知此可以满足这个期待么?

随即方清之气势有所消减,脸微红:“我们翰林院的规矩就是一切以功名定规矩,如你这般少年中举的家属,是可以破例跟随为父去翰林公宴上见见世面的。”

对这局面,方应彻底没有心理准备,满冒汗的急忙问父亲:“翰林院的公宴,宰辅人凑什么闹?”

那老家:“我家老爷是文渊阁大学士刘相公,遣小的向方翰林问好,过一会儿翰林公宴上再见。”

更确切的说,翰林院可以看作是内阁设在外朝的机构,而内阁则总是被当成是翰林院驻中办事。在大明会典里,内阁是列在翰林院条目下面的。

当然,在讲究人情的国朝,如果没有父亲这个翰林为媒介,自己也本不可能去参加翰林公宴的。

有句话说的好,当翰林不意味着当宰相,但宰相却大都是翰林。据方应不完全估计,据穿越前时空的发展程,如今的翰林院中大概有三四个未来首辅。

闲话不提,时间就在方应读书中缓缓读过,一晃到了十二月份中旬,方应终于等到了翰林院公宴日

这…方应哑然失笑,说到底不是父亲脸面大,还是自己成就大的缘故…

“哦哦,打御街,万众望而拜服,那真是天下最风光的事情之一了。”方应十分向往之。

得知可以去参加翰林公宴,即便冷静如方应也有小激动,回屋拿小妾火才平静下来。

正闲谈时,忽然有个别人家的老家从后面跑了过来,喊住了父二人。“前面可是方翰林?”

这场公宴并没有去酒楼,大概清的翰林们不屑于如此俗气。只在翰林院大堂中简单摆了若席位,菜肴也很糙,可是用的酒却是天赐下的极品酒。

方应依旧是简素净的穿着,跟随着父亲沿着御街穿过长安右门、长安左门,来到位居皇城东南的翰林院衙署。

而且说不定能直接与李东,并通过这来获得第一手的判断,总比听父亲的不靠谱二手消息要好。

方清之搞不懂自家儿为什么会一惊一乍的“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宰辅自翰林,可以作为翰林院前辈看待,因而历年的翰林公宴,阁老们都会参加。”

不仅刘棉会去,首辅万安和次辅刘珝都会去,这才是整个大明朝最英的圈

一般官员除了上朝,是不许这样走法的,虽然这条线路位于承天门外,是皇城最外围的城门和街,但好歹也包括在皇城内,怎么允许闲杂人穿?所以别人只能从大明门方向绕一个大圈过去,但翰林院官员和宰辅大臣却有这个特权。

方应笑嘻嘻的说:“啊?就差一啊。”

情况下,均以翰林为荣的阁老与翰林们怎么能见外,当然是顺利成章的要参加翰林公宴。

翰林院与内阁其实可以视为一个衙门,只是两两块牌,然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然后在这情况下,刘棉和李东都在场时会发生什么?这俩人要是一时兴起,当场都对自己表示什么,自己何以自

沿着御街,方清之看看边的儿,心生慨,指着路面:“想当年,为父中了士后,就是沿着这条街一路走了承天门叩拜皇恩。”

PS:刚从年会赶回家,把年会期间写的这章修改完后发了,晚上再写一章,明早6前发,另外明天还有个通告…敬请收听。

方应向远看去,后面数十步距离,有一八人抬的红呢大官轿,周边有二三十人仪仗侍卫。瞧着派,仿佛宰辅人,方应

“你老人家不早说…”方应看向父亲的目光充满了哀怨和凄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