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八十二章飞来之醋(2/2)

这就是地方民众闹衙和宁老大人贪污徭羡银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有不想服役并家里有闲钱的,可以向官府缴纳银两以逃避徭役。这就叫徭羡银。从理论上说,徭羡银是逃避徭役的人给官府,让官府用这银另外雇佣劳动力用的。

浙江海塘是史上有名的大工程,若要行大规模修补,必然也是一项浩大事务。动用劳力数以万计,工期估计也要用几年时间,从中征收的徭羡银想必也颇为可观。

ps:第三更,上午时间不充足,先写这么多,下午如果有时间再搞一搞

其次,这次修补海塘工程浩大,工期长达数年,其中经手的徭羡银必然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最少也有数千两,与其他那些小打小闹的银相当不一样。

如果主导这项工程的宁老大人为了青史留名,而他又年事已,时间所余不多,那么为了尽完成度,就应该把徭羡银拿来,另行雇工弥补征发徭役的不足,以期完成。

陆布政使故意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也有他的盘算,真是忒堵心了!自己一直知陆布政使行事太谲,心里也始终在提防着,但却没想到千防万防,还是上了他的

所谓徭羡银,要从徭役制度说起。普通百姓特别是农不但要纳粮,还要服役。而大明官府也会黄册征发丁壮劳力。从事工程修建、官府差事等劳动。

量变引起质变,数目少了那叫灰,数目大到一定程度那就是另一质了。

张先生察言观,知方应已经明白了内里实情,也省得他再费解释了,心里忍不住暗赞一句,和聪明人说话的最好之就是省力气。

但如果宁老大人将徭羡银都贪污了,同时又想赶工程度,那估计也只能超常规的征发徭役了,所以地方民众才会苦不堪言的要闹衙。

宁老大人怎么是这样的人?方应痛苦的拍了拍自家额,与一个事特别格的贪官为同党,从来就是名利场中令人最纠结的事情之一,棘手的很!

即便方应从师门渊源上和宁老大人有关系,天然就可以划为同党,但方应仍然认为,这次宁布政使实在格了!

在起运比例很的大明朝,地方官府手里税粮所剩无几,徭羡银便成了地方官府的重要小金库来源。

但事实上,地方官府未必真拿这笔钱去雇佣劳动力。若真现劳动力缺,那么工期延缓就是了,慢慢来不着急的。

史料世情。脑中闪电般转了转,却明白了。

方应几乎不能相信:“宁老大人传言中碑不错,怎么会事?不是编笑话来逗我玩罢?”

他故作嗤声:“如此严重的事情,我用得着骗你么?你去问问宁老大人,你看他敢不敢否认?如今沿海民怨沸腾,只是杭州城里“风熏得游人醉”而已!

首先,规矩这徭羡银即便不拿去另行雇工,也是被充用为衙门小金库的,而不是直接了主官的腰包。这不符合官场规矩,无论是明规则还是潜规则、

其实何止徭羡银,海塘修建中,只怕还有些别的见不光的事情!危言耸听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