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惊才绝诗三百:思无邪女中豪杰(2/3)

不同于一般懵懵懂懂、只知期许情的待嫁少女,许穆夫人清醒地知大国之间的婚姻是政治易。既然注定了此要以婚姻幸福来殉国,既然嫁谁都是嫁,那自然要嫁到最合适的国家。她像一个清醒的赌者,要拿自幸福作为筹码去为卫国赢得更大的利益。当时许国和齐国都来求婚,许穆夫人想嫁到齐国去,并不是贪慕虚荣,而是有切实的理由。她对卫君说“许国遥远弱小,不能支援卫国;齐国是一个国,而且离卫国又近(卫国在现今河南北,也就是卫辉市那一带,许国在河南许昌附近,齐在山东),联姻以后,卫国有了事情,支援很方便。”如果照许穆夫人的要求,她的老公就是赫赫有名的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了(现代观,许穆夫人的母亲是齐僖公的女儿,她和齐桓公也是有亲缘关系的,不过秋时期并没有禁止这血缘间的婚),可惜卫君缺乏远见,最终还是遵循旧约将她嫁到许国。

正当她忧心忡忡思念故国的时候,卫国果然不所料地国破君亡了。盖因活宝一门心思都放在养鹤上,北狄(当时太行山附近的北方游牧民族)人趁机前来攻打卫国,狄人侵时,将士都不听卫懿公的命令,说,你的鹤将军那么好,你叫它们去帮你打仗啊,吗要找我们?卫懿公只好答应把鹤都杀了,将士才勉同意战。卫懿公倒是亲自临战指挥,但甫一手就被凶悍的北狄人杀死,并被宰了吃得只剩下肝。

幸好她们都以可能的方式走去了。然而许穆夫人嫁到许国后,就像探时刻忧心贾府的命运一样,无时无刻不惦念着卫国。这忧虑也是有原因的,她的哥哥卫懿公是历代昏君中不遑多让的活宝——著名的养鹤专家,一门心思把鹤伺候得舒舒服服,封了好多鹤娘娘、鹤将军等等,整天照顾不理朝政,本不理民间疾苦,搞得朝臣离心离德,百姓们怨声载

《左传》闵公二年记卫灭后的情况是:“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

潺潺在右方。泉汨汨在边淌。明目浩齿一女郎,上环佩响叮当。淇河快地淌,驾小舟划着双桨。顺到远方,消散我中的忧伤。

别了兄弟和爹娘。

照诗中描述的景,许穆夫人当时生活的自然环境还是比现在好得多,如今河南北也就是卫国所在的地方,土地一片荒凉贫瘠的景象,河也都是经常断的季节河、臭河,淇(现在的淇县)附近一也没有许穆夫人诗中的优景象。

许穆夫人不可能不知她这个哥哥是个活宝,要命的是这活宝还掌握着国家大权。许穆夫人又不是个男的,要是公,说不定一时怒发冲冠,发动政变把懿公赶下台,自己当国君,那倒也脆的很。她只有在许国忧心如焚。她在《泉》一诗中写:“毖彼泉,亦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于之谋。”接着又用两段诗句回忆了嫁时经过沫成的情景。最后说:“我思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车游,以写我忧”

许穆夫人让我想起曹雪芹笔下的探。探有句话让我印象刻:“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说的。”——才命蹇,多少哀怨,尽在不言中。

《泉》和《竹竿》表达的都是嫁的卫国女思念故国父母而不能回去,十分苦闷的心情,但细微的意旨又有不同。《竹竿》不过是思慕故国的风景人,以及当年的游钓之,而《泉》这首诗则是直伤卫事,且切地为归卫作筹谋,情和行为上都是更一层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