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昙hua飞落一念千年(2/2)

诗文是这样的,若抒情节奏太快,没有铺陈,显不起伏,抒情效果就不来;像一个人太着急说话,反而不能从容表达,或者急急迫迫说的寡淡无味并不能叫人印象刻。

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焦的就是这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诗中的她带着叹息地问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远方的路的妇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仿佛还在那里,她一直在动我们。

黄昏给人的通是压抑晦暗的,沉沉暮易使旅人渴望归宿,而在农人的角度,却是最轻松温的时刻。黄昏,大地添合伤,呈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告别了一日的忙碌,农人终于可以直起腰来,笑看着以生命珍着的东西向他们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女的丈夫却犹在远方。这一刻,她的生活的缺损也就显得最为烈了!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她怀念亲人的情宛如一清澈见底的溪,曲折蜿蜒地淌着,千年不涸。她的思念,用日常的风月加以映衬,再用“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曷其有佸”“如之何勿思”“苟无饥渴”这些传神之笔来化,愈加显得她思情绵邈,心似莲,既惊艳又自然。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画面本有其特别的情味。有一天然的妙趣。这之后再接上“君于役,如之何勿思”我们分明地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栖于埘,日之夕矣,羊下来”三句掉,将最后两句直接续继在“曷至哉”之后,觉会完全不同。

这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动了人心中最易的地方:即使你不在我边,我也要你一切都好。若一日,我懂得这样想你,这才是真的思念。

昨夜读宋词,见柳永断鸿声里立尽斜,不由浸没在这悲伤中徘徊不去,一遍遍倾心演绎。独立黄昏的思念如昙般惊艳,开始是从一个女人叹息声中飞落。

不要小看这诗里的思妇与黄昏,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表达实在是有天然之妙。《君于役》选择日暮的景象加以描绘,与思妇怀人的伤心情互映衬。这薄暮思归的意境是有独创和开创的,在后世无数诗词、戏文、小说里无数次地被提炼再现。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抒情的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能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