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在时光里我们都微不足dao(2/2)

朱云的抗争没有太大效果,就像隶的歌声多数时候只能遣怀,诗经一篇篇地唱过。只是记录,当时现在都不能改变什么事。

现在,无须再有什么顾忌了。我们可以坦然地鄙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凭什么我辛辛苦苦地养活你!即使我为你服务,你也应该给我应得的报酬和尊重!这是人权。就像现今职场的白骨们,一旦有更好的发展,一纸辞职信递给BOSS,不是你炒我,是我主动炒了你。

那些坎坎地伐木声静了,尸位素餐不劳而获的人也已经死掉了…

已经忘记老师是如何阐述这首诗的中心思想了,甚至都不觉得这些伐木工人是多么多么的辛苦,惨受剥削,只是仿佛还能想见那样雄浑犷回在山谷泽的歌声,以及他们最后的指责——“彼君兮,不素餐兮!”

岸边多少事,大河依旧东

野里行走,听到伐木工人的歌声,就将民歌记下来,回去唱给国君听。随后这首歌就被史官记载在了竹简上,后来又被孔了《诗经·魏风》,后人称之为《伐檀》。

我们看到,一个可以改变历史的人,往往改变不了自己的亲人。孙不肖,能叫先人在地下愁得死不瞑目。

但是无论人权法制,怎么完善都一定会有不劳而获的人。比如很好的二世祖,被惯坏了不能长大的孩,他们像细菌一样无法消除。无论社会文明到哪一阶段,他们一样可以在小小的世界里享受隶主式的优待,而边的人甘心一生为,与世隔绝。这样自私纵容,你怎么抱怨,怎么去恨?这顽固的溺恐怕连最伟大的革命者都束手无策。

这两个词古来已有,连起来合用却是始自《汉书·朱云传》“发明人”是汉成帝时的槐里令朱云。据《汉书·地理志》等记载“槐里”是京畿右扶风辖下的一个县,它原是周代的“犬丘”秦代称“废丘”西汉初改为“槐里”因为是县,所以槐里设“令”治理。简单来说朱云是个县令,他为官清正生孤耿。因为不满皇帝任用自己的老师张禹为相,慨然上书:“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请赐尚方斩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以厉其馀。这一骂骂得太骨,骂得成帝恼羞成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后来多亏大臣辛庆忌力保朱云,汉成帝才赦免了他的死罪。后人于是用“素餐”来比喻无功禄的人。

“彼君兮,不素餐兮!”叫人想起“尸位素餐”这个词。尸,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着,而毋须任何动作的人。《书经》里有“太康尸位”一句,尸位就是源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任何动作一样。“素餐”则正是自《诗经》本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