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诗官的心里,还记下了这歌谣的另外一半。车颠簸并没有颠散掉他鲜明的记忆。这些歌谣必须由他尽责地带回去,如实地唱给国君听,接着由史官刻在竹简上,这,伟大的周公
予的任务。再辛苦他也不敢忘。
采诗官着“
日迟迟,女心伤悲”渐渐地远去了。他仿佛窥到了什么,又窥不破,只得摇摇
,驾着他的
车走了。怪不得他,生于彼时,死于彼时的人,思想很难
节而
超越那个时代。就是超越了,一己之力,又能起多大用
呢?太清醒的人,徒然自己痛苦而已。
七月火,九月授衣。
日载
,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
同归。
七月火星向西沉,八月苇秆好收成。三月里修桑条,拿起斧和斨,太长的枝儿都砍掉,拉着枝条采桑。七月里伯劳还在嚷,八月里绩麻更要忙。染
丝来有黑也有黄,我染的红丝最漂亮,献给那公
衣裳。
四月里远志把结,五月里知了叫不歇。八月里收谷,十月里落。冬月里打貉
,还得
无论那情况都不好。有
是人离乡贱,何况
为
隶?她们情愿留在家里,即使每天需要不停的劳作,人在家里,心里总是塌实温
些。
于是,采诗官们继续往前走,他路过桑园。路边没有手挎桑篮的女
,桑园里已经没有女
在采桑,现在不是
日,可是她们的歌声好像还回旋在空中久久不散——
毫无疑问。采诗也是繁复而浩大的周礼的一分。它严格地要求着采诗官们记录下民间的一切,你的
睛看见的,耳朵听到的,心也必须了解。
摄政后,伟大的周公又完成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便是大名鼎鼎的周公东征,平定了武庚领导的殷商遗民的大规模叛;第二件是营建东都,迁商的遗民于此便于监视,奠定周朝八百年的基业;第三件是分封制,与欧洲中世纪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自己封于鲁国,却终
不就国,尽心辅佐成王,成就了“成康盛世”的伟业。于是五百年后有一个鲁国的老人,坐在
车上
行漫长的旅行,反复向他的学生们讲述着伟大的周公一生的丰功伟绩。
这些人是在唱:
他突然明白了,她们是担心他是领主的家臣,来带她们走的。采桑女们都很害怕那些到野外来打猎、祭祀,或者脆就是寻
作乐的贵族公
们突然坐着
车飞驰而来,将她们中的一个掳去,或者是被女公
选中,作了陪嫁。
当时昼时长,女
们可以慢慢地边采边歌,轻松采够白蒿
。采白蒿
是因为蚕
尚未孵化,煮白蒿
浇之容易
来。难得有采桑这样优雅的劳动,不急不缓地展示人世华丽
重的风光。
采诗官回想起这些女的风致,一时间亦有些迷醉,脑中晃过一些
颦的眉,忧虑的回眸,那是他的
车经过时惊起的。那些女
如
上的鸥鹭,惊慌地望着他。
为了驱除疲劳加记忆,他学着那些人唱起来,一会儿是女人们唱的内容,一会儿又是男人,这样
替扮演角
倒也自得其乐——七月
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
,为公
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
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姬发,也就是推翻商纣的周武王,而难得的是姬旦与姬发是同一个娘生的。周武王死时,继位的周成王姬诵还太小,于是,周公便责无旁贷地摄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