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节南开中学张伯苓校长(2/2)

全军覆没,连一艘可供学生实习的船都没有了。一年后,勉派到“通济”上见习,竟是目睹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人手中移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张校长的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八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挂杖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数万学生散居世界各地都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抗日战争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国活动,炸毁南开。当时蒋委员长公开宣称,南开为国牺牲,有中国就有南开。”将南开与北平的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

这样的羞耻使他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神也不知国难当,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教现代知识、教国。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0八年,由氏家馆扩大到天津南开(捐得校地在天津西南城角,名南开)中学。建校之前,他曾两度前往日本参观各类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当时不满三十岁的他,满腔血,誓为教育新中国的弟献

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他在晚年回忆当时“悲愤填受刺激…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奚以图存?而自端在教育。”(一九四四年《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他怒忆当年“士兵上穿一坎肩,前面写一“兵”字,背后写“勇”字,衣服非大必小,不称,面黄肌瘦,神委靡,手持大刀,腰怀一枪(烟枪,鸦片用)慢吞吞地走来,将黄龙旗(清朝)降下。旋英军整队,步伐整齐。神奕奕,相形之下,胜败可知。”

抗日胜利后,一九四六年哥比亚大学授与张校长荣誉博士,一九四八年胡适和十一位国学者合撰thereisanotherchina一书贺他七十岁之成就。此书由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汇编,哥大CroWnPress版,中译为《另有表现的中国》,意指藉由南开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步,充满了瞻远瞩的理想。

从重庆回到故乡天津,老病缠的他仍在国共之战中呼号和平合作建设中国。七十五岁那年去世,临终最大的安是看到南开中学和大学在天津原址复校。

自一九0四年只有七十五个学生到他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烈的激情到演讲,鼓励“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那五十年间,中国的灾难有的新面貌。外侮与内煎并存。抗日胜利,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决心到国哥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很多人劝他“你已功成名就,嘛去和那些洋孩同堂读书!”甚至说“这个脸你丢得起,我们到丢不起。”他还是去了,认真研究、见习,了许多活动,实验主义思想大师杜威也是他的老师。回国后,他创设南开大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