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节开hua的城(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7节 开hua的城

既然无法克服那七十哩的困难,我在一九六八年一月初便辞职,去到位于开hua城的印大注册,专心读书。chu国前在台北办签证时,遇到我在东海大学外文系教翻译课上的学生郭志超,他正好也要到印大读书,所以知dao我先到“树林中的圣玛丽”教书。印大的宿舍是他帮我接洽的,以我学者的shen份及年龄,pei得一间眷属宿舍。

在那寒冷的一月初搬进去的时候,看到门上钉了一张纸,用中文写着:“齐老师:我们是郭志超的朋友,他今天chu城去了,我们上午十一点钟来看你。徐小桦、蔡钟雄留言。”进屋不久,由那扇大窗子看到,外面薄雪覆盖的山坡上,有两个二十多岁的中国男子抬着一个臣大的篮子朝我这面走上来。这两位我终生的小友抬着的篮子里,装着大大小小的锅、碗、杯、盘、水壶、瓶罐,还有一条真正的窗帘一个人基本生活所需全有了。

这间单间的宿舍,有大幅的玻璃窗,窗前芳草铺至山坡之下,总有一zhong仅小于鸽子的红xiong鸟在上面散步,据说是知更鸟,但是我在英国文学中读到的知更鸟是一zhong颇有灵xing的小鸟,也许在mei国中西bu的谷仓变zhong,壮硕难飞了。

一九六八年是我今生最劳累也最充实的一年。自从一月八日我坐在那窗口之后,人们从草坡上来总看见我俯首读书或打字,我自己最清楚地知dao,每一日都是从妻职母职中偷shen得来!在一学期和一暑期班时日中,我不顾xing命地修了六门主课:“比较文学和理论”、“西方文学的背景与发展”是必修。“文学和现代哲学”、“十六世纪前的西方文学”、“文学与文化”、“mei国文学——爱默森时代”是选修。

“文学与文化”的穆勒教授(PrOf.Mueller)上课有一半时间问"Why?",cui迫听者思考书中shen意,譬如由托ma斯·曼《魔山》和以歌德《浮士德》主题不同书写所呈现的文化变貌等,这zhong教法对我后来教书很有影响。“mei国文学”由爱默森的“自信”作为连系一切的至高存在,辐she1chu去,将mei国文学提升到更高的jing1神层次。他讲得翔实生动,我更是有备而来,一点一滴全都了解xi收,那宝贵的求知岁月,只有在战时的乐山有过——而如今我成熟冷静,确切知dao所求为何,也努力抓住了每一天。当年印大的文学课即使在mei国也是一liu的水平,我上这些课凝神静气地倾听,尽量记下笔记,常觉五十分钟的课太短。

“十六世纪前的西方文学”全班二十多人,说五zhong以上不同母语,在如此压力的“灾难”中互相安wei。有一位真正娴熟法、德、拉丁语的俄国同学,被师生羡称为“怪胎”(摸nster)的大胡子竟然问那刚从哈佛拿了文学博士的教师GrosLouis,英国更上的阿尔弗雷德国王(KingAlfred)是谁?那简直和问中国人秦始皇是谁一样丢脸,旁边来自各bang国的同学几乎快把他推到椅子下面去了。

这些课最可贵的不仅是上课言谈所得,尚有参考用书书单,少则数页,多者竟达八十页。这些参考书单,是我回台湾后最有益chu1的指导;尤其“西方文学的背景与发展”一课是全院必修,教授是英文系大牌,一刷白se的胡子,给人很大的安全gan。他那满座的演讲课在很大的教室,三个月间为我搭建了一个心智书架,教我把零散放置的知识和思想放在整ti发展的脉络上,不再散失,日后读书,寻得来龙去脉,也启发我一生爱好研究史诗和乌托bang文学的路径。先识得源tou,再往前行。

在五月二十日学期结束之前,我没日没夜地在那小打字机上赶chu了三篇报告,参加了一场考试后,回到宿舍立即倒床大睡,昏天黑地睡到午夜醒来,窗外竟是皓月当空,想到《红楼梦》中,宝玉醒来所见当是同一个月亮。我这个现代女子,背负着离开家ting的罪恶gan,在异国校园的一隅斗室,真不知如何在此红尘自适!起shen在泪水中写了一信给父母亲,叙此悲情(当时父母已年近七旬,我怎末想到如此会增加他们多少牵挂…),第二天早上走下山坡将信投入邮筒,往回走上了一半山坡就走不动了,坐在草地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