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节jin军世界文坛mdash;(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1节 进军世界文坛—

从多年的教书生活,突然进入一个政府机构作公务员,好像从一个安然自适的梦土遭到liu放。即使在那个不把“生涯规画”挂在嘴上的年代,也是大大的断裂。现实考虑之外,内心只有一个确切的安wei:我真的可以将台湾文学用英文介绍给西方世界了。一直盼望有高人着手,如今竟意外地lun到自己接受挑战,也评比创办中兴外文系更加艰难。

初到台北舟山路国立编译馆上班的日子,我变得非常脆弱,坐在挂着“人文社会组主任室”办公室里,有时会有中兴大学的人来,他们拜访曾经担任中兴大学教务长的王天民馆长,也会过来看看我,我毕竟也在那儿十三年啊!即使是当年不熟识的人走进来,我都会热泪盈眶,总是要很努力才能不让别人看到我的yan泪。想念台中纯朴的街巷,宽广校园中友善的师生,宿舍前面延绵到山边的稻田,风过时,稻狼如海涛般起伏…

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唯一的方法是稳下心来,开始了解新工作。

第一件事是拟定英译计划,首先要找到合作的人。幸运的是邀请到名诗人兼中英译者余光中、师大教授吴奚真、政大教授何欣、台大外文系教授李达三(JohnJ.Deeney),合组五人编译小组。吴、何二位在重庆时代是《时与chao》的主力编辑,李达三在mei籍教授中最早研究比较文学,对中国文学亦有shen入研究,在台大教英国文学史。他们都对这tao英译选集计划很有兴趣,非常乐意合作chu力。

自一九七三年二月起,我们五人每星期二下午聚会。先定了诗、散文、小说三个领域,然后选文、选译者。漫长的审稿讨论,无数的评读,直到定稿,将近两年时间。每一篇每一字斟酌推敲而后决定。在无数个午后认真和谐的讨论中,终于完成一千多页《中国现代文学选集》(AnAnthologyofContemrporyChineseLiterature)初版的定稿,一九七五年由西雅图华盛顿大学chu版社发行。对欧洲及mei国的汉学家而言,这是第一tao比校完整充实地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英译本。自从一九四九年播迁来台,台湾文学作家得以在大陆政治文化的铁幕之外,延续中国文学传统,创造chu值得传诵的作品,好似开了一扇窗子。

作品的年代横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四年之间,选录台湾chu版的现代诗、散文和短篇小说,约七十万字。我在《中国现代文学选集·前言》对这二十五年的文学概况作了说明:

台湾自光复以来,由于中华民族的聪慧勤奋,各方面的成就,在全世界睽睽注视之下得到了应有的肯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是个创shen痛ju的世界,zhongzhong兴衰浮沉的激dang都shenshen影响了台湾一千多万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我们的割舍、怀念、挫折、奋斗和成就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使它能不断地拓展领域,加shen内涵,后世治中国史的人会作公平的判断。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学不仅在此延续,而且由于chu1于开放社会的台湾作家们在思想shen度和技巧上的努力,已使中国文学的主liu更加波澜壮阔了。

我认为,促进文学创作在台湾蓬bo发展的原因甚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随之而来的是qiang烈的文化使命gan。由于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冲击,作家们的视野更广,笔chu2更shen,文学理想与现实人生有了更理xing的平衡。另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是报纸副刊与文学xing杂志的竞争。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需要不仅量大,质的水平也日益提高,三十年来累积的成果自是可观。除了政府行之有年的各zhong奖励外,八年来《联合报》与《中国时报》文学奖和吴三连奖相继设立,应征踊跃,评审公开,均已建立权威xing,甚至对写作方面都有长远的影响。民国六十年以后,在外jiao的逆境中,台湾靠自己奋斗创chu了经济的奇迹,得以在国际扬眉吐气。可是在国际文坛上,我们却几乎是暗哑无声!有些人讥嘲台湾是文化沙漠,而我们竟无以自辩!实际上,三十年来中国大陆文坛除了抗议文学和备受攻击的朦胧诗外,可说是寒蝉世界;而台湾的文学创作,由于题材和内容形式的多样xing,却有自然的成长,无论是写实或纯艺术xing的作品,反映的是政治不挂帅的虞实人生。

这tao选集既是为进军世界文坛而编,选稿的原则就与国内选集略有不同。作品主题和文字语汇受西方影响越少越好,以呈现台湾人民自已的思想面貌。过度消极与颓废的也不适用,因为它们不是台湾多年奋斗的主调。限于篇幅,题材与风格相近的作品尽量不重复。作品先后次序依作者年龄长幼排列,这zhong排列方式,除了极少数例外,自然地划份了这段时间创作发展的各个阶段。

编选的三zhong文类中,以现代诗的发展最稳健,成就也最显著。早期诗人组成重要的诗社有现代派、蓝星社、创世纪、笠、龙族、大地、主liu等,这些诗人以极高的天赋才华书写意象丰沛gan时忧国的新诗,唱和、论辩、竞争,成为互相的激励,共创了中国新诗的一片荣景:题材和技巧chu入于西洋诗派与中国传统之间,至今影响ju大。

似乎是一zhong巧合。我初到台湾不久,曾读到覃子豪《金se面ju》,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