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节中国在朝鲜布防(2/2)

虽然这一年在北京的活动失败了,但是康有为在得君行的长路上,也有了不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六年前,拒绝见他的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对他有了更好的印象,翁同龢不但不再拒绝他,并且还和他见了面。翁同龢记得很清楚:六年前的康有为,就预言过中国会败于日本之手,如今不幸而言中,他到:他未免小看了这个名叫“康有为”的书法专家了。如今康有为是士了,早期士翁同龢,倒也颇想见见这位后期的士,于是,两人的会面,便实现了。

“相国当然光二十年,也就是五十五年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起因,在洋人损人利己,把他们自己不不吃的鸦片烟,运到中国来,结果打了鸦片战争。这个仗中国打败了,打败的真正原因是中国本落伍,中国的政府、官吏、士大夫、军队、武、百姓都统统落伍。中国那时候没跟世界全面接,不了解自己落伍,是情有可原;但仗打败了,都还不觉悟,又睡了二十年大觉,闹到了十年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就不可原谅了。英法联军以后,一分人开始觉悟了,像恭亲王等开始的自运动,但是由于皇太后以下大家守旧,恭亲王他们自己也不够新,所以,三十五年来不彻底的觉悟成绩,跟日本人最后一仗打了真相。前后一算,二十年加三十五年,一共五十五年,由于我们没有彻底觉醒,由于洋人东洋人走得比我们快,五十五年下来,我们比起来是更退步更落伍了。现在我们回想,如果早在五十五年前,鸦片战争一打败,我们就得到教训,不先浪费第一个二十年,再接下来彻底个三十五年,我们哪会像今天!”

在这次办报开始后不久,康有为又发起组织一个救国团——学会,版书刊,鼓。这个会很引起开明人士的赞助,甚至英国国的公使都捐送了图书和印刷机。但是,很快的,顽固的影笼罩过来了,康有为到他在北京已难以立足了,他决定到南方去,想在南方计划一些开展。于是,在学会被查禁的前夜,他离开了北京。

他在六年前就以上书名,六年来,他的声名更大了。尤其他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在一年被查禁,他在举人中的声名,更是如日中天,朝廷中守旧派对他痛,更是不在话下。他这次中了士,并且几乎考了个第一,他的声名,自然更上层楼。在层楼上,他第三次上书皇帝,总算给皇帝看到了。虽然看到了,可是要想发生作用,却还有一段距离。

这次会面有一段最影响翁同龢的对话。康有为面对这位相貌忠厚如老农的权贵,了这样的谈话:

康有为成为康士后,为了鼓,他发起办了一个报——《中外公报》,那时中国人并没有订报这回事,要人看报,得白送才看。于是,他们每天印三千份,拜托并买通报童,每天朝宅大院去送。可是,当时大家不清这份报是怎么一回事。老是疑心有什么谋送上门来。所以,即使白送,有人也不敢收。得报童也害怕了,觉得这个报,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为了怕连累,最后也拒绝代送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