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又张力十足,几场争执戏相当入彩,突然爆发而不可遏止,歇斯底里,排山倒海,一如很多年前船上那段汹涌而来的激情——夏陌之桑
影片从99分钟爱波目送弗兰克开始,便已接近尾声,伴随着一缕清晨的曙光,决定性的悲剧在这时平静降临。处理这段影像所采用的风格令我想起《穆赫兰道》和《大象》,简单的空间与构图,平淡的动作与运动,反而在脑海中回荡起噪音,我多么想在影片最后一幕像海伦先生那样,将助听器音量慢慢旋小,远离这种不安,只是旁观着那些并不真正懂得亦不在乎发生了什么的人,看着那些翕动的唇形自说自话不知所云,仿佛这一切和我都没有关联,亦永远不会遭遇。那样,大概便不会有烦恼——苏乏(北京)
这部影片之后,莱昂纳多,这个在泰坦尼克,在飞行者,在美版无间道里都没有打动我的英俊小生,这次演绎的这位愤怒的丈夫,在疯狂的家庭摩擦中没有释放出一点奶气,最后在手术室外失魂落魄的那个表情,让我体会到了一个男人在爱情里巨大的无力感,一如在影片中他无数次的在妻子面前愤怒的挥拳,我想这次他终于真正的打动我了——纹丝不动(Dublin(Baile?thaCliath))
Frank和April之间,性别不同,性格各异,虽然有所不同却并不是一个极限意义上的差异,两人有爱情的化学反应,但却走到了悲剧的结局,使人遗憾而扼腕。影片的结束,当革命之路街道上的一对老夫妇,房产经纪人夫妇的妻子念叨和议论这对曾被她看好的夫妇时,她丈夫拔下助听器,若有所思。影片给我们一个想象空间:这一对夫妇,又是经过多少的容忍、迁就乃至牺牲,才走到黄昏时分——盛开!
我承认这是非常出色的电影。萨姆·门德斯非常擅长刻画看似平静生活下的波涛暗涌。但是我困惑不安。对电影里他们无休无尽的争吵平静的过程烦躁厌恶至极。我憎恨这些歇斯底里的画面。我对所有此类如此的电影都很腻歪。我对萨姆门德斯很腻歪。温斯莱特让我感觉压抑无法呼吸,连带着我甚至不愿意想起尼古拉斯·凯奇的脸。一切的一切都呈现出人到中年的疲倦无奈无力。连挣扎看上去都去都显得虚妄。仿佛一下子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余下的时光就只是在终点徘徊,等待,等待。是,所有的挣扎似乎都是象征性的,心里充满欲望,身体没有力量——野孩子1234
Leo&Kate,这对最好的朋友,在最初Titanic的骂声中相互扶持,一直到今天。13年前初次相识,时光流转,到如今,如花美眷,风采依然——lovepopov(Chicago)
傍晚看完这部电影,直到吃罢晚饭,仍止不住手脚的颤抖——L8看看
话话
白相相
这部电影真的有一种让人心碎的力量。镜头客观得如此冷酷,一切静静的、美好的如生活表面一样,而表面的背后,暗潮汹涌。那种强烈的渴望、挣扎、隐忍、绝望完全交织在了一起,成为一种沉默得吓人的气氛,完全笼罩着那种生活的气氛,充满着整个银幕,让我们心灵不由得跟着颤动。在这种情感氛围的控制中,这"革命之路"从起点到尽头,正如一朵花由含苞到凋谢的过程,那么完整,那么细致,那么摄人心魄。这部电影深刻得砭人肌骨,花谢之后留下的是淡淡的余香,电影落幕后留下的是一种幽灵般的清冷余韵——革命之路1992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曾有过一个无可救药的"心魔"。巴黎是April的心魔,北京是《立春》里王彩玲的心魔。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美好梦想渐渐远去了,以至于再次想起,恍如隔世——小崔
回到RevolutionaryRoad,用震撼来形容观感真的不为过,因为震撼有很多种,看到炫酷的镜头,有视觉听觉的震撼,是一种,有一种是直指人心的震撼,革命之路说的就是后者——Bill
给这部电影5颗星,是因为看完这部电影,我被一种无可名状的恐惧和不安抓住了心脏。为什么看似和睦的家庭,看似令人艳羡的金童玉女,最后会以这样一种悲惨的生死相隔来逃避不可消除的恨意——罗袖卿卿
看见荧幕上11年前在《泰坦尼克号》里要生要死的爱侣如今彼此怒目以视声嘶力竭地对吼,不禁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生命是如此严肃而又如此荒谬,《革命之路》就像为当初的杰克和罗丝续写了一个假如幸免于难的续集,如果不是冰冷的海水吞没了杰克的生命,晚年的罗丝还会那样深切地怀念着他吗?如果他们结成了夫妻,在日日琐碎平淡的生活里难免不会成为爱波和弗兰克那样的怨侣——mado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