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光的心情最为朗之时,是他自己作了曲,这首曲
被
制成CD,并为其举办了音乐会,得到了客人实实在在的掌声,被要求“再来一遍”并应客人要求上台致谢,然后说上几句客
话的时候。这可是他被视为“创作了这些
妙音乐的人”而得到如此承认的瞬间。他因为觉察到自己被社会认知为一个人而快活。这是光本人完成的,也是我们的家
为光面向那里而一直充作后盾的结果,对于我和妻
来说,这也是一个最为幸福的瞬间。
一步面向社会扩展开来,作为政治问题来说,我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人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由于拥有
武
的
军基地的存在,日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而我,则想要改变这个共同的想法。不过,我在有生之年已经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了。依存于冲绳
军基地的日本,还有中国、韩国、北朝鲜、
国,还有更为广阔的世界,但是,由于这是人类的问题,我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可以获得解决,如同陪伴萨义德走完人生的那个希望一样。
——作为社会的弱者,不,作为我们所有人来说,何为最困难的状况?即使在这个问题上,您与萨义德氏的看法也有惊人的一致。
这就是艺术家,将这一切记述下来,则是自己的晚期风格②。他就是在这样一状态中死去的。
现在回想起来,情况确实如你所说的那样。生活在患有智障的孩那个家
里的成员,总是以此为前提而创作的自己小说里的写作方法,自然会存在着批判。即便是我,倘若在与自己生活毫无关系的
所展开想象力并工作至今,就可能成为与现在的我全然不同的另一个作家了吧。
是啊,一如你所说的那样。那是逃亡者的课题。萨义德这样说:自己的国家、自己这些人的土地被掠夺,家
财产也好国籍也罢全都被剥夺,只能屈辱地生活下去。包括这些人的
和住房问题在内,存在着各
各样的问题,但是最为痛苦的,是原先已经获得社会地位的人,这一切却被完全捣毁,就社会
而言,沦为一无所有的悲惨状态。而在我来说,日本社会对于智障者的态度正在逐渐改善。尽
如此,当我与光一同行走在街上时,也曾
到遭受了侮辱,光本人也经常
觉到这
侮辱。比如去唱片店挑选CD或在餐馆用餐,他会突然显现
非常非常不
兴的表情。当他觉察到自己受到轻蔑或者忽视时,他首先就会
到不愉快。
在日本,有一叫
私小说的文类,是专门叙说自我的小说。而我则要写
与此完全不同的东西,想要
日本人能够介
世界文学的工作——这是学习外国文学的学生谁都抱有的野心,我也从一开始就有这
想法。
在这样倾听您的话语之后,我切地
觉到,大江先生的
神活动——对同时代的困难和现代人的窘境之认识,并不是
象的理论,而是
于在
前成长起来的光的存在这
绝对
影响之下。
接着,我就开始了工作,但我写的只是观念和想象
小说,于是很快就走到了尽
。那会儿,我的孩
生了,却被告知
异常。在那个瞬间,年轻的我
了与以往生活全然不同的一
极限状态。与那些状况一一对抗下去的实际生活,同接受“写
纯文学的、全新的特别作品”的约稿连接起来,把自己生活于痛苦之中与将其写在小说里的
程,就这样开始了。小说创作接近尾声,也为现实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当然,在现实里,我和光的共同生活还在继续。光诞生之后的那一年,或许是自己这七十一年生涯中最为特别的一年。
——萨义德氏在音乐评论领域也作过卓越的贡献,晚年曾与指挥家丹尼尔·
博依姆①共同从事过音乐教育活动,而他本人也弹奏钢琴,这与他对光的理解是有内在联系的吧。
先前我说到,完全凭借展开自己的观念开始创作小说,在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的反映。然而,此前我虽然这么认为,可回过来重新阅读自己的小说时,却发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半期,曾在战争中度过童年时光的农村青年来到东京,在生活里始终怀有不安的心情,时代照
过来的这
光亮,也洒在了小说里的
场人
上。
于是,我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在经历各苦难的过程中,好像也曾有过与此相似的想法。光患有先天
残疾,对于一个婴儿来说,他面临着
大的困难。然而,他却从那
状态中一
一
的恢复着。目前,他仍然患有以癫痫为主的严重病患,虽然他的智力发育依然迟缓,却认真学习了音乐,从事着作曲的工作。在光
生的时候,用我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的困难便是人类的问题,只要他还生活着,就一定会面向设法解决的方向努力”…我认为,当时思考与萨义德相同方向的问题…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