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一家叫“骆驼酒吧”的木屋子里喝酒,我注意到旁边有一群漂亮得让人震撼的东欧姑娘…一会儿,一个高大的男人从她们中间起身向我走来,他说:你不记得我了吗?我叫泽朗王青。我突然想起这是我在十年前我的一位藏族好友。十年前他很帅,就像后来“好男儿”的蒲巴甲那样的阳光帅哥,不过十年后,他已发福,但面部刀刻般峻峭。
我们开始不停地喝着酒,我知道那群东欧姑娘是来自吉尔吉斯坦的一群舞蹈演员,我也知道泽朗王青已从电台辞职开了一家叫《玛吉阿米》的藏餐馆,在北京、昆明、拉萨非常出名。
那天晚上,酒酣处,他给我讲了一个很传奇的爱情故事,他希望我有一天能把它写下来,我说“行”…但我一直没有动笔,因为他讲述的只是一个动人的片段而不是完整的故事,我一直在寻找更大的框架把它楔进去,后来,我把这个片段安在小说结尾,但它又算得上真正的缘起。
然后2005年结束,然后一场大火结束,我终于开始在忽明忽暗的炉膛中清理故事的头绪。
我写了四万字,然后把它删掉,因为我无法驾驭故事,故事却驾驭了我;然后是2006年的世界杯,繁重的足球评论让我根本无法暇顾小说创作,我必须有一个完全自我的状态。世界杯后,我去了一趟普吉岛,不小心割伤的脚趾,整整掉了一小块肉,鲜血流满了碎石铺就的码头,我奋力跳进了大海,希望更大的疼痛能够刺激我找到灵感,海水像刀子一样刺进我的皮肤,我哇地大叫,但那一刻,我知道我找到了。
感谢两位漂亮的姑娘:来自军艺舞蹈系的吴熙,表演专业的杨静——你们向我讲述的“非典”期间铁栅栏两侧的故事很浪漫,比韩剧还浪漫,我写的那段隔着铁栅栏打羽毛球的故事没有辱没当时的场景吧,还有那两排树,和像树一样相对聊天的男生女生,还有盒饭,还有小马扎…羽毛球比赛那天我改写成了雨天,军艺女生楼道里的场景是我想像的,那些风和那些树也是我想像的,不知以上是否真实?吴熙小妹,代我感谢来自中戏的帅哥杨德民,他给我讲述的那个小片段我会写成一个幽默的爱情小故事的,另,你俩现在好吗?你还喜欢对他颐指气使吗?我还要感谢董路先生,虽然你没有把非典期间军艺门口聊天提供更多细节,但一字已可成师,何况你还鼓劢我“坚持写下去,只要写出来自己的真爱感受就好”这对有点完美主义毛病的我有着不可忽视的鼓舞作用,再次感谢。
我必须感谢黄健翔,初稿传给你后,你给我提出来关于对话不要太“的瑟”的意风很宝贵,没有想到以说为主的你居然对文字还有这样的见地,也许你的生活经历让你取得这样的真知灼见吧,你我都是“北漂”各种艰辛唯有自知。另,感谢你的她,她避免了我在舞蹈术语上一个错误,我差点就弄成了体操了。
感谢魏群,你的侠气很对我口味,很多人会在赵烈身上看到你的影子,哪天回成都喝酒;感谢“棋哥”前年秋天你让我去大沙漠玩越野出了车祸,祸兮福所倚,我的脖子差点断掉,幸好你的提醒。这一段个人经历也被写到小说里苏阳的身上;感谢我供职的第一家报社和前空军轰炸机飞行员“泰哥”让我有机会写出那个跳伞的故事,真实得像一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