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妙,面
微笑,手指禁不住画着圈圈,突然脸上奇痛,菜刀妹用刀背拍着我的脸:画够没有。才发现菜刀妹此时正俯
给我贴创可贴,我画来画去,正在她的
前。我回过神来,对着她讪笑,问她到底多少岁,是不是90后。
菜刀妹狠狠地往我脸上砸了一块创可贴,活像砸了一块板砖,她一只脚踩在板凳上,居临下:
墨镜,穿黑西装,鬼鬼祟祟的,往药店扔石
,还拿着卷尺,你们不拆迁办,谁拆迁办?自拆迁消息公布后这几天,街
屋
上一直
有小孩放哨,一旦有拆迁队或城
前来,就将消息树放倒,各家各
立即
战斗状态。我们一行四人从黑
奥迪车下来,清一
黑西装,
硕的包一
还
着墨镜,一路观察各个店铺,还扔小石
试探,还举着武
整
移动…之前丁香街得到内幕消息,这天拆迁办将派一个特别小组来勘测地形,自公布拆迁消息后,拆迁办
本不理会丁香街街民,不
不谈判,单方面宣布补偿价格,单方面勘测面积,单方面公布拆迁日期…如有不服,立即
拆,丁香街本来以为
惯例有好几
大战,还请好律师,可拆迁办
本不给这个机会,三天来只贴了一个通知:拆。当然还是
惯例在“拆”字外画了个大大的圆圈。关于“拆”字外为什么一直会有个圈圈,网上有很多讨论,有说这圈圈像个公章以示威严,有说这是整
LOGO,有说吐唾沫时能对准,有说这表示目标已锁定…这些都没见地,我从《山海经》到《黄帝内经》到《四库全书》查了一遍,正确答案其实是:中国古代皇上在砍谁
时专用的一个标
符号,
说来是大禹开始,因为大禹治
后皇上就喜
大面积杀人了。它相当于句号,但又是比句号更
B的句号,所以
积也大了很多。一般的句号后面还可以再接另一句话,或提行再起一自然段说更多的话,但皇家的这个句号是大句号,就是一切完结,一切不必再说,朕意已决,违者砍
…的意思,后面不可妄加任何字句,以免被下面人篡改成“不杀”“可杀可不杀”“杀他有个球用”所以就得用朱砂笔的大圈圈把它圈起来,想篡改都改不了——就像“此
不准倒垃圾”你不加一个大圈圈,别人就会在前面加上“谁说”…篡改成了反问式的“谁说此
不准倒垃圾”还有人会在后面加“是傻B”就成了“谁说此
不准倒垃圾是傻B”甚至再加上“傻B中的傻B,傻B中的战斗B”
所以就得用朱砂笔的大圈圈把它圈起来,想篡改都改不了——就像“此不准倒垃圾”你不加一个大圈圈,别人就会在前面加上“谁说”…篡改成了反问式的“谁说此
不准倒垃圾”还有人会在后面加“是傻B”就成了“谁说此
不准倒垃圾是傻B”甚至再加上“傻B中的傻B,傻B中的战斗B”…所以圈圈一定要画的,但由于这圈圈的神圣
,又是不准随意用在倒垃圾这类事情,只能用在“杀”字上。自古以来中国皇帝杀人业务是很繁忙的,圈圈画得太多,皇上未免也累,后来就把圈圈儿权
给了总督,再放给了抚案,再放给了县令,要求写下“杀”后,必须在外面画一圈儿。
这是皇家司法一圣火令,多少年来,秘而不宣,即使改朝换代,也要从一朝皇帝传给另一朝皇帝,虽然皇帝们有很多分歧,但他们有一个观
是
度一致的,这就是“杀”乃治国最重要的一
程序。可到了本朝,情况发生变化,在维护人权和大力发展
的
过程中,皇家忽然觉得“杀”是没多少技术
量的,容易遭到番
的非议,又不能直接带来效益,比“杀”更为重要的,其实是“拆”“拆”乃治国之本,而“拆”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杀”这就是升级版的“杀”只是遗憾——“拆”字并没有神圣符号,所以有必要借用,就密令统统地在“拆”字外加圈圈了。又因为这个圈圈是唯一用的,指标有限,所以大家该注意到了,自打“拆”字加圈圈后,有司杀人时不再用圈圈,只是用一个钩钩符号代表了…
杀”“杀他有个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