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世人的可怜,莫问不由得想到了世人的可恶,灾民可怜,但灾民也可恶,他们会在缺少的时候杀人而
。汉人可怜,但汉人也可恶,他们在天下一统之后安逸霪乐,导致了胡人的
侵。胡人可恶,他们
主北方,大肆屠杀汉人,抢夺汉**女财
,但他们也可怜,因为他们最终也遭到了汉人的屠杀,他们
侵中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但与此同时也让汉人清楚的看到了安逸霪乐,不思
取的下场。
常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
,反之,可恨之人也必定有其可怜之
,很多时候世人会去指责他人的愚蠢,刻薄,无情,凶狠,却忽视了这些人已经为自己的愚蠢,刻薄,无情,凶狠付
了代价,愚蠢之人会
很多愚蠢之事,其后果就是他们自己上当受骗,过的悲惨。刻薄之人对待他人苛刻,其后果就是他们沒有真正的朋友,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无人冲其伸手。无情之人薄情寡义,
老欺幼,铁石心
,其后果就是得不到亲情,换不到友情。凶狠之人动辄以武力欺人,欺的过则结仇,欺不过则挨打,自然也不会有好下场。
心中有,莫问开始压制自己心中的厌恶,灭缘一直在念诵经文,随着经文的念诵,莫问发现自己虽然在垂眉闭目,灭缘和尚由灵气凝聚而成的形
却逐渐现于
帘,若是换
平时,灭缘和尚由灵气凝聚而成的形
可以称之为法
,但此时灭缘和尚尚未证得罗汉果位,其形
还算不得法
。虽然不是法
,其形
却大放异彩,此等异像令人无法否定佛法的威能和神异,既然佛法如此神异,
法自然就会受到质疑。
“大师,你可曾觉劳累?”莫问直
站起,缓步空中。
灭缘只顾念经,并不理睬莫问,而莫问也沒指望他能接话,自说理“大师,你也是汉人,有几句古语你想必知
,才
佳人,宝刀赠英雄,这些言语看似有些市侩,但若是彻底想透则与我
家
均等,并存同生相对应,佳人不嫁才
难
嫁那懒汉?英雄不持宝刀难
拿
?你们可好,一句众生平等令得世人心浮气躁,失去了自知之明,失去了上
之心,以懒汉之
也想染指佳人,
梁小丑也垂涎宝刀,求之不得就怨天尤人,仇富骂街…”
灭缘和尚对莫问的言语置若罔闻,法大放光彩,梵音继续唱诵。
察觉到自己现了厌恶的情绪,莫问知
自己已然受到了灭缘元神的影响,若是放任厌恶的情绪继续积累,元神就会不稳,灭缘的元神就可能趁虚而
。
莫问察觉到不妙,脆睁开
睛直视灭缘,最能够左右世人的两
官就是听和看,看到神奇的异像,听到恢宏的梵音会令世人不由自主的生
拜服之心。
灭缘和尚一直在念诵那篇经文,语调不急不缓,声音不不低,莫问此时已经不再
觉经文可恶虚假,世间万
总有其存在的理由,这
经文的确可以令那些无力改变现状的弱者得到心灵的平和和安宁。
“大师,你可知你为何无法影响贫
的元神?”莫问
言笑问。
灭缘不答,只是念经。
“那是因为贫能够自
两面考虑问題,只要想到事情的
两面就可保持清醒,不受外界牵引,不为他人鼓动,也自然不会受你元神影响。”莫问笑
。
莫问闻声陡然瞬移至灭缘侧,左手裹以三昧真火将灭缘元神擒住,右掌急挥打脸“快用你的无上佛法度化贫
,不然贫
今日定会取你
命…”
这些人都可怜,而那些指责他们的人也可怜,他们的可怜之在于沒有从
两方面看待问題,看待问題非对即错,却不知
这世间本就沒有绝对的对错。
灭缘不答。
“别念了,你那经文毫无用,这世上并非只有中土一国,而他国并不信佛,你让中土百姓尽数放下了屠刀,外
若是
侵,我华夏百姓岂不成了待宰羔羊?”莫问缓步往返于十步之间“
万
,善恶吉凶,这世间的和平仁善自然要有,但杀伐征战也必不可少,执一端而行之,大谬也。”
莫问已久,自然不会似凡人那般心神不定,他能看穿梵音和异像背后隐藏的空
和死寂,此时他心中想的是有多少无知世人会被虚华的异像所迷惑,抛妻弃
,不求上
,消极的将希望寄托于來世,诸不知信佛者万千,又有几人能够证得果位,狂
的盲从最终只能苦了自己,害了亲人。
“住,不许你辱我无上佛法!”灭缘和尚气怒之下停止诵经,怒声
喊。
莫问又“贫
曾经放胡人难民西去,为汉人所恨,他们恨贫
乃是因为他们不清醒,他们痛恨胡人杀其亲人,抢其家私。却从未从自
寻找原因,他们若是在痛恨胡人的同时有一丝一毫的反省,痛定思痛,自
不息,当年的惨事就永远不会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