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三百七十六章:南疆明珠
距离谅山不远的南宁府,乃是除省会桂林之下的大府。
桂林位于广西西北,而南宁却chu1西陲,表面上,这里并不起yan,可是却因驻扎着都指挥使衙门,盘踞重兵,又是重要的商dao,一直都是整个朝廷于南锤的定海神针。
而现在,有了一个极有意思的现象。南宁府这边,一匹丝绸不过二两七钱银子,可是三百多里开外的谅山,一匹丝绸却已到了四两五钱的高价,南宁府一斤猪rou不过二十钱,到了谅山却高达五十钱,一个瓷qi在这儿不过区区一两银子,到了那儿便是三两四两。
至于酒水、书画等奢侈品或是生活所需,价格都在一倍左右。
短短几天的路程,价格翻番。
此时,南宁震动、桂林震动,甚至远在广州的商贾亦是震撼不已。
各zhong消息如cha了翅膀一下疯狂的传播,而在这个时代消息灵通的无非是两zhong人,一zhong是商贾,一zhong是读书人,读书人要zuo到秀才不chu门便知天下事;而对商贾们来说,消息就意味着财富。
而现在,财富来了。
对于那谅山,其实各地的商贾早有耳闻,不过并非是什么商贾都愿意去那里zuo买卖,毕竟那儿是货wu的中转中心,确实有许多走货的商人,将瓷qi、丝绸、茶叶这些名贵的商品运去谅山,再兜售给真腊等地的商贾,以此获得暴利,再将犀角、香料还有谅山产的布匹、铁qi、木ju运回来,从事这一类的商贾确实从中牟取到了暴利。
而这zhong商贾,通俗来说叫zuo走商,他们不负责生产,从事的是高买低卖的买卖。
至于其他的商贾却是没兴趣去谅山的,谅山虽然有利run,可是利run还没有大到大家铤而走险的地步,毕竟那里素来以讹传讹。很不太平,一般的商贾之家自己有自己经营的范围,一般情况也就gan慨一些一群发了横财的家伙,有那么点羡慕,却也只是如此。
现如今却是大大不同了,这已经不再是一成两成的利run,而是一倍两倍。这谅山顿时在别人绘声绘se之下简直就成了遍布黄金的地方,只要你肯屈尊弯腰,就有大把大把的银子放入nang中。
一开始是各府都有人在私下打听,商贾固然是最有胆魄的一个人群,可是同时,他们也是最谨慎慎微的。可是当有人吃了第一个螃蟹,南宁府的陈记米行命人押了几十车的酒水和大米过去之后,所有人都轰动了。
因为十几天之后,陈记这边居然直接封了两个铺子,对外宣称,暂时无米销售,旋即在南宁府大肆收购食材。所有的伙计下乡的下乡,采买的采买,jin接着用不了几天,陈记又派chu了一支队伍,骡ma数十,大车扬尘,浩浩dangdang。
陈记的东家向来隐匿不chu的这位南宁府的首富之一,竟是亲自押着货wu。心急火燎的去了。
不只是如此,陈家的几个铺子居然开始兜售,这陈家在南宁的买卖向来不错,几代的经营,人所共知,可是现在居然连祖业都不要,直接走人。
南宁府的人先是目瞪口呆。jin接着便是无数人蜂拥而起。
陈家如此,无非是谅山的利益是南宁的数倍,到了现在,还等什么?坐等丧失先机?人家陈家都不在乎。我等还在等什么?
于是无数的商贾涌入,这一次的商贾已经不再是走商为主,其中许多都是想来谅山zuo买卖的。
陈家之所以卖了在南宁的祖业,其实就是想要攒钱买地,而买地的目的就是建铺子,就是在谅山zuo买卖。在南宁zuo买卖,一钱的东西转手一钱二分卖chu去,可是在这里,一钱的东西请人从其他地方运来,算上沿途的损耗,至多也就一钱五分,却可以三钱、四钱兜售chu去。
整个谅山,什么都是jin缺,最可笑的就是,xi引的人越多就越是jin缺。
一开始是突然多了十万人,而这十万人拥有极qiang的消费能力,几乎是个无底dong,而无数人涌入,四chu1拿着银子到chu1招揽人,四chu1购地,如雨后chun笋一般开起一个个铺子,在郊野之chu1建了酒厂、砖窑、木场、窑场,还没有将这十万安南豪族和士绅们满足,却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带着伙计带着子弟来到这里也是要衣食住行的,原本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