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来边城的好。他肯定是边城没熟人才找到我家的呗,就是郑御史,他家又不做生意。别看郑御史是正经的御史大人,说来他对边城的了解,不见得比我们世居边城的人更知道。”
楚渝笑“你也只是知道小生意的做法,边城的大生意,你还没‘摸’‘门’。”
赵长卿好奇“什么样的生意算大生意?”
楚渝一笑“先不说这个,就是李公子,既自帝都到边城,又与郑御史相熟。郑御史老家山西,出身寻常,郑御史这些年一直在江南为,即便有世‘交’也不是在帝都,李公子多半是他的同僚之子。”
赵长卿笑“不中亦不远矣。我听郑姐姐说,李公子的父亲在朝中任翰林。我也奇怪翰林老爷还会酿酒哩,郑姐姐说这叫雅痞。”
楚渝哈哈一笑“翰林是编书的地方,能入翰林的都是极有学识的人,别看寻常翰林官职不高,正经清贵的很。里头的官员除了编书做学问,寻常做诗赏‘花’喝酒‘弄’琴,自是雅事。要说喜欢酿酒的…”楚渝细思量片刻,给赵长卿夹一筷子清蒸鱼,道“倒是有一位,酿酒大大的有名,连陛下都赞过的。”
赵长卿赞叹“楚哥哥连帝都的事都知道?”
“这并不算什么稀奇事,你想,陛下都赞过李翰林酿的酒,那便是美谈了。”楚渝并未与赵长卿多谈李家的事,反是打趣道“唉哟,李公子都特意送酒给你,你跟他还‘挺’熟的吧?”
“熟什么啊,就见过一面,生意的事我并不懂,他熟也是跟我家掌柜熟。”赵长卿笑“这回李公子送我酒,我也‘挺’吃惊的。其实,他主要是给郑姐姐家送年礼,我是顺带的。”
楚渝笑“李公子不忘给你酒,就是还没忘了你,他在边城有开铺子吗?”
赵长卿道“听说是开了铺子的。”
楚渝问“知道在哪儿么?”
“这我就不知道了。”
楚渝笑“那你回去问问,到时给我个信儿。”
赵长卿是个非常机敏的人,她不禁问“你又不认得李公子,问这个做甚?”
楚渝卖个关子“等以后再告诉你。”
赵长卿撇撇嘴,不说就不说!就听咕咚一声,赵长卿连忙回头,赵长宁一脑袋扎到了桌子上,手边的酒洒了一身,苏白小脸儿泛红,连忙扶起赵长宁的头。
赵长卿大惊“阿宁,哎哟,你这小子!你喝了多少酒!”她本就力气奇大,一着急,直接一只手将赵长宁从椅子里举了起来。楚渝连忙道“放稳了放稳了,别这么拽。”将赵长宁从半空救下来,又喊人送醒酒汤来。
苏白也喝了不少,被灌了两碗醒酒汤,苏白酸的牙都倒了,苦着脸“卿姐姐,我真的没醉。”
赵长卿板着脸道“一眼没看到就喝这许多酒,一会儿非打你屁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