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4章(2/4)

节前,铺里送来了家中的信,赵长宁苏白已经平安的回了家,家中一切都好,凌氏烈的表达了对夏老太太、夏姑妈的不满,言及若不是离得远,定要去夏家说一说理的!再有就是叮嘱赵长卿好生过日,常送信回家,有难说,不要瞒着。

随信而来的还有一车家乡的吃,凌氏听儿说蜀中的锅都是辣的,担心长‘女’不惯蜀中吃,很是捎了些边城的风味来。

住在付家,非但事事便宜,关键是,人家不窝里斗,这就是难得的清净太平好和气的日了。付老太太早不家里的事,亦不是拿儿媳‘妇’的人,唯一的好就是听书听戏,如今夏‘玉’住在付老太太屋里,她老人家听书便不听那些儿‘女’情长、才佳人了,时常带着夏‘玉’听些史书上的故事,有时赵长卿过去,加上小夏姑妈,大家在一起‘摸’纸牌消谴。

夏‘玉’如今同付老太太边的一位季嬷嬷读书,要赵长卿说,跟着付老太太就是最好的熏陶。付老太太是那真正的贵‘妇’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品味,即使赵长卿也时常想,将来老去后,若能如付老太太这般优雅贵,纵使老去也无碍的。

夏太太笑“是。咱们家原人少,也吃不了这么些,要我说,分一篓来给族长老太太送去,也是咱们

,叹气,母亲在信中对赵长卿颇多抱怨,说赵长卿自恃诰命在便不将长辈放在里,如何得理不饶人的欺负赵莲,当然,更不将守寡的大姑妈放在里。

付姑丈坐于榻上,笑“文章并没落下太多,要我说,比先时沉稳了。我想他赶了这大半日的路,就叫他回去歇着,待晚上与他喝几杯。待他先把文章好,我带他去见一见朋友。就是与文哥儿一并来的冯公,学识也不差。”

“这很是。”小夏姑妈笑“螃蟹若是养着,定要用拌好的清,放在凉之地,方养得几日。如今家里园里的’也开了,正好一家吃螃蟹,赏’。”

小夏姑妈笑“那就好。我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学识的人在一,一才好。”娘家侄,小夏姑妈极是喜悦。

夏老太太“既是不能多放的东西,明儿叫了老二一家过来,把螃蟹蒸一蒸吃了吧。”

只一看这字迹,小夏姑妈便知母亲定是吩咐人去街上专‘门’替人写书信的摊上写的。

赵长卿暗暗叹:老夏家的‘女’人们,分化的还真厉害。

“见了,一儿都不膀大腰圆。”小夏姑妈掖揄丈夫,也不知这个年纪,怎么还有这许多好奇心,笑“是个秀知礼,极有教养的姑娘。”

赵长卿打人往青城县送重节礼,夏文自然要给家里写信,夏‘玉’如今认得字多了,也写了一封信给母亲。夏太太接到节礼后很是详细的问了押送节礼的平安,儿媳‘妇’在成都府可好?知一切安好,夏太太便放心了。与夏老太太看赵长卿打发人送来的重节礼时,夏老太太“过几日与他姑妈的重节礼一送来就是,偏要‘’这些虚排场。”

赵长卿笑“是啊,一起说说笑笑,老太太再没有不兴的。”

都这把年纪了,安享儿孙福多好。赵长卿这样的本领,官宦‘门’第,看其举止谈吐,就不似寻常人,你想叫她小伏低、任你‘’圆扁,这不是白日发梦么!听说赵家人这才走,竟然还在赵家人底下发生这样的事,真是丢脸丢够了!

夏太太笑“别的都好说,那两篓螃蟹不敢多放的,这才提前送来了。”

付姑丈把玩着一柄牙骨描金扇,一下一下的敲在掌心,问“见着文哥媳‘妇’了?”

成都铺里的掌柜也送了上好的’酒、‘’螃蟹,赵长卿见东西有许多,分两份来,一份让人快加鞭的送到青城县去,另一份送到王老夫的府上,这也算重节的节礼了。剩下的,赵长卿送了两篓给小夏姑妈,笑“螃蟹不好放得太久,我就命人连同先时置办的节礼,一并快给公公婆婆送家去了。”

一时付姑丈也回了院里,小夏姑妈起迎接丈夫,笑“回来了?文哥儿文章可还好?”

付姑丈笑“文哥儿这媳‘妇’娶的好,颇有不凡之。”

家里还剩了一大篓,赵长卿让夏文请了相熟的朋友来家里吃螃蟹。付老太太极是喜赵长卿,常与儿媳‘妇’“文哥儿这媳‘妇’娶得真正好,大方知事。”别以为‘女’人不要,一个男人,真能娶个好媳‘妇’,可不止是自己前程受益。如赵长卿,小院儿的事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应琐事不必夏文‘’半心,且为人半不小气,不说寻常事,便是小夏‘玉’,也是四季皆有新鲜衣裳新鲜首饰,极有长嫂作派。

此时,赵长卿正在看着丫环收拾院,小夏姑妈安排之妥当齐全,比之先时他初到夏家那几间空‘’‘’的屋可周全多了。尤其这院,非但方便,院中一株合抱的桂‘’树,也是极好的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