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四章(2/3)

最大的人群中心在金家湾那面的小学院里——大秧歌队正在这里排练。全村所有闹秧歌的人才和把式都集中在这地方。婆姨女,穿红柳绿;老汉后生,打扮得齐齐整整。秧歌队男女两排,妇女一律粉袄绿,长彩带缠腰,手着扇两把;男人统一上黑下蓝,上包着白羊肚巾。随着锣鼓,这些人就满院翩翩起舞。伞当然是田五,此人唱秧歌闻名全原西县,五十年代还去黄原参加过汇演;他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但石圪节其它村庄与他相匹敌的伞也不乏其人。伞极其重要,往往能反映一个村的秧歌平。

好在这红火时候;人们谁也不计较这骨的玩笑。

村大秧歌和小戏的总导演是孙少平。他在中时就是全县名的“把式”还到黄原讲过故事,因此理所当然由他来指拨大家了。少平此刻跑跑里,一会在教室排戏,一会又去院指导大秧歌,真是尽了风…下午,路程最近的罐村的秧歌队伍,已经开到了村的彩门下。孙少安家土坡下面的公路上,前几天搭起的彩门五彩缤纷,并且缀满了翠绿的柏叶——为闹红火,金家破例让人在祖坟里折了一些柏树枝来装扮这门面。

村的人就立刻把熄灭多年的红火又扇起来了;双村的火一起来,石圪节公社所有村庄的火都烧起来了!公社和县上除不拒挡,还支持农民恢复这传统的红火闹。仅就这一,庄稼人也到象死去的田二常嘟囔的:世事要变了…

两家的大秧歌队分别扭开了,公路上立刻成了一条七彩的长河。在罐村的秧歌队里,王满

这时候,我们的玉亭同志也临时放弃了阶级立场,和地主的两个儿坐在了一条板凳上闹“五音”排戏休息的时候,大队会计田海民嬉笑着对孙玉亭说:“玉亭叔,你的发以后再不用我理了吧?”

村的秧歌一到,双村的队伍就立刻前去迎接。两队秧歌在彩门下相遇,闹纷的气氛霎时达到了,彩门两边的公路上锣鼓喧天,鞭炮声炸得人耳朵发麻。

此刻,在小学的教室里,另外一些人正在排练小戏。演员有少平、金成、姚淑芳、生、银、海民、金富、金、田平娃、兰香、金秀等人。金波已从黄原赶回来,正负责“五音”班。金波笛、二胡、手风琴都能来。孙玉亭和金光辉;光辉他二哥金光明拉板胡。小戏算是“白雪”大秧歌完了,就看这些节日撑台呢。

这句话逗得众人哄堂大笑。原来,这话里有话:不久前,王彩娥在她妈的主持下,改嫁到了石圪节,和胖理发师胡得禄结婚了。

在大家的哄笑声中,金富两兄弟和孙家的人都十分难堪。

在田家圪崂这面的大队,以田福堂为首的几个人正行闹秧歌的总料理。福堂已经披上了他那件狐大氅,上了栽绒火车棉帽,布置接待外村秧歌队的事宜。聚在这里的除过福堂,再没有队里的其他领导,而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在此事上,这些穿齐整的老汉成了领导人和权威。几家秧歌队凑到一起,礼节如同国家元首互访一样繁多;稍不周到,就可能酿成战争。因此这些威严的老者象国联帮法院的最法官,随时准备负责仲裁和解释“法规”

村不仅恢复了闹秧歌,还象往年一样恢复了正月十五晚上“转灯”的传统。已经约定,这一天,石圪节村、罐村、下山村等五六个村庄的秧歌队,都要来双村“打彩门”转九曲…

在庙坪枣林前面的一个大空场地上,金俊山、孙少安、金俊武、田福和金光亮等人正负责栽灯。地上摆满了梁杆和萝卜成的灯盏。

现在,双村的人分别集中在村里的两三个“中心”忙碌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