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七十一章盐业概略(2/2)

李愔一边走一边问“王掌柜是哪里人氏?”

“…”一行人说说笑笑到了益州城外的一个盐井,其实说是盐井,还不如说是小村落,多年的发展,依靠盐井生活的百姓在这里定居,慢慢形成了这个村落。

“那窦家愿意买下五个盐井!”窦贤德笑眯眯地说。

李愔和众官员下,后面的数百个侍卫立刻涌村落,沿着路站成一排,这让村里的百姓都惊恐的神,王涛的脸也是有些张,以前他们为求平安都是向保护费,如今权完了,难李愔开始腾手来收拾他们了?

李愔不禁一阵唏嘘,古人还真是有毅力,这一个井就用了四年时间,也怪不都是世家大族来这个,小的家族说不定哪天就完了,这么长的周期他们玩不起。

王涛回忆了一下:“殿下,当初一共用了十八万贯钱,到现在还没收回成本,不过这是目前最大的盐井矿了,从贞观初年建到贞观四年,一共用了四年时间才完成。”

又观察了一下井盐的熬制工艺,嘱咐王涛依法纳税以后,李愔又向其他盐矿去了,在益州官府登记造册的盐井目前一共一百余个,李愔并不打算一个个去,就在益州周边转了一下,回去以后,李愔把盐业提上了日程。rs

“你认识本王?”李愔只是随机巡视,没有通知任何人,因此问

“如果可能呢?”

“草民是太原人!”

王涛:“回殿下,王氏就这一个盐井。”

“殿下,找到了!”窦贤德下就开始翻着盐井的记录,每开一个盐井这都要登记的,这井盐是收税大,同样也是逃税大,因此记录都非常详细“这座盐井于贞观四年建成,每年产盐一万石,如今的盐价是一斗四百文,一万石一年就是四万贯,照每贯赋税收取一百文,一年的盐税是四千贯,去年的盐税已经清。”

李愔笑:“不用张,本王和官员只是来巡视一下益州的盐井而已,前面带路吧!”

“太原人?”李愔瞥了王涛“都说天下王氏太原,你和这五姓七望之一的王家是什么关系?”

见到这么多官员,村落里的百姓脸上都警惕的神,一些小孩就往村里跑去。

李愔勒住,打量了一下这个村,上百个茅草屋整齐地排列在路两旁,在路的尽立着一个三角形的木支架,上面一装满卤的竹筒正被提上来,而三角支架的一侧,是一个冒着烟的工坊,工人正,在工坊外,李愔甚至看到了雪白的盐堆。

“草民正是自王家旁系,负责王家在益州的这座盐井和井盐的销售。”说自己自王氏旁支的时候,王涛微微得意之

个就不必担心了,本王自有办法,你们窦家想不想开采井盐?本王不收你十几万贯,价格合理公五万贯一个中型盐井,保证三个月内给你们,如何?”李愔问

“到时候可别反悔?”

一行人在路等了一会儿,一个穿着绿圆领长衫的中年男人急匆匆跑了过来,见到李愔,他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草民王涛,参见六殿下!”

暴利,真是暴利呀,李愔心中念,一斗盐都卖到了四百文,比土豆值钱多了,怪的就算是现代社会这盐也是国家控的。

李愔了一旁的工坊,里面上百个工人正在熬制井盐,屋里面堆放着一筐筐熬制来的井盐。

“哦,那王氏在这里一共有几个盐井?”李愔走到三角支架边,望了盐井的井宽度,一般来说十公分直径的盐井算是小盐井,价格在八万贯左右,而王氏这个盐井井足有半米,这度至少五十米,绝对是大型盐井。

王涛在一旁附和:“正是,正是!”李愔才不会相信这表面上的数字,实际产量肯定比报上去的多许多,但这盐业的监十分麻烦,总会有疏忽的地方。

窦贤德讪笑:“殿下是在和下官开玩笑吧,这怎么可能?”

王涛五短三材,脸黝黑,想必是经常在太底下忙碌,他:“草民曾去参加过展销会,见过殿下一面。”

闻言,王涛松了气,抬手上的冷汗:“殿下,请!”

“这个盐井当初打的时候用了多少钱?”这个盐井不小,李愔打算问个清楚,也为以后卖盐井准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